女生学中医可以从事什么职业(专业的就业方向详解)
发布时间:2024-11-03 01:55:52来源:未知
学中医后怎么找工作?经历了3-4年专科学习,5年本科学习,8年硕士学习,11年博士学习甚至13年博士后工作的不同中医学习者、从业者,都希望最终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学习中医后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呢?今天为您带来独家分析。
今年3月初,《“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了这一规划。而通过规划的背景和要求,我们能看到“中医找工作”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思路。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548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8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2.6万家。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这样的一段描述,我们能够从五个方面提供找工作的思路。
临床
临床一直是中医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临床分为多个层面,从大型三甲医院到小型专病诊所都可以是中医临床的具体载体,而这里面尤其可能被忽视的工作途径是——西医院也招募中医从业者,以笔者较为熟悉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为例,这些大型西医院也会具备中医科或者划分更细的针灸科、推拿科或者中西医结合科室,在这里中医学习者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在许多特定的场景、科室中,中医的相关技术可以发挥特殊的价值,这就是相应的中医学习者寻找工作的机会,例如耳鼻喉科中的针灸医师就非常吃香,很多突聋的患者经历了药物治疗后效果非常有限,而针灸可以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这就为许多针灸学习者进入该科室提供了一种途径,需求来源于临床而反哺于人才培养,而通过对临床需求的深度调研和对人口、气候等宏观条件的把握,有助于我们中医从业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科研
中医是否需要科研呢?虽然很多人戏称——中医是让人点头,西医是让耗子(小白鼠)点头,但是事实上,中医科研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有着非常积极的产出。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更多的临床治疗案例和新疗法的出现来自于科研,例如陈竺院士的“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相关研究等,而这里也是许多中医从业者的就业途径。毕竟,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每天服务的患者是非常有限的,比如针灸门诊,即使在众多弟子的帮助下,一位针灸医师一天接待的患者约在百余名,而这种情况下对医生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消耗,从而难以进一步集中精力开展科研等工作。相比之下,每一种新药物的研发或者新的治疗方式的出现,都可能对临床发挥更加积极的治疗作用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例如符仲华先生发明的“浮针”,就用新的器械优化了针灸治疗的体验,尤其是改善了进针的疼痛感,同时降低了患者对针刺的抗拒,这种疗法及其配套的器械自开发以来不断传播而在各国形成了应用,这就是新器械研发对于中医临床的价值,而这也是中医学习者的就业方式之一。
生产
每一种疗法的进步,每一种新的炮制方法的应用,都需要在生产的过程进行改良和革新,而这里面人的价值非常大。“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古代典籍启发,屠呦呦团队将一味药草变成挽救生命的现代良药。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但是倘若我们只按照古籍,即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绞取”的方式,其生产效率是非常低的,同时纯手工不仅难以媲美工业化的药物生产,更可能导致杂质的混入,同时,不同工人的操作难以保障相同的效果,即现代工业的“品控”难以在这种“小作坊”式的人工生产中落地,所以,中医从业者参与现代化的中药生产过程也成为了一种需要,如何解读古籍的含义并保证所需要的疗效,且在生产的全流程保障品控并兼顾效率,是在“生产”维度的实际需求,也是中医学习者的职业形式之一。
传播
中医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句像是“广告词”的说法其实恰恰反馈出了一种事实:中医学习者实现自身价值,临床、科研这样的所谓“主流”方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还有更多的职业方向蕴含在中医相关的机会中。比如可以成为中医界的“网红”,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这样外行看起来非常生涩难懂的古文字,或者用文创的载体去生产中医文化相关的产品,参与到设计、宣发的过程中。同样,中医行业也缺乏与“丁香园”齐名的、借助互联网打通医生、患者、供应商、医学生等各个群体的平台,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传播”。这种传播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不同的平台,比如早期的微信推文和现在广泛流行的短视频模式,而这些内容的生产往往需要中医学的知识背景和对各行各业潜在目标读者的精准把握和分析,所以,传播者也是一种中医就业的形式。
出口
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寥寥一句话其实有非常多的机会。中医虽然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却不一定能够以外国人适应的方式应用,这里面也说明了很多的挑战和对应的工作岗位。中医出口国外有很多的形式,例如直接“出口”中医师,但是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医的从业者其多数并非这样的“出口”中医师,而是通过本土培养的土生土长的外国人成为了有特定资质的中医师,从而为外国的患者服务,这里面就带来了几方面的机会和岗位:首先,中医教育或中医培训,如果对海外文化和环境感兴趣,同时希望助力中医传播到海外去,这里面就要有在了解外国中医行医特点的中医学习者参与到教学的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去;其次,为了适应海外的医疗环境和需求,建设海外的医馆、药材种植基地等等这样的需求也是存在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外国人也会选择“医疗旅游”这样的形式,即到中国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医服务,那么,这里面也意味着可能的就业机会,比如成为相应的翻译人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