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特色专业是什么意思(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4-10-30 01:35:43来源:未知
国家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谁更牛?
这个问题估计很多家长都蒙了,有的说,都带“国家”俩字,名头都不小,应该差不多吧。有的家长,顺着感觉走,说,国家重点专业更牛。但高考填志愿可不能跟着感觉走。
下面来和大家详细聊聊他们的区别和实力
国家重点专业
从功能上说
重点学科建设是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重点高校,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重点基地的落脚点都在具体的学科。国家重点专业和其他的重点工程是如影随形的,国家重点专业是建设一流高等教育关键的一部分。
从背景上说
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重启重点大学建设,紧接着85年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随后,在2001年和2006有进行了两次重点专业补充。其中前两次的重点专业都分布在二级学科,分别有416个学科(包含军队)和964个(含军队)个专业进入。最后一次,也就是07年,重点专业扩充到了一级学科并增加了重点专业(培育)类型。其中80%多的重点专业都在211大学分布,由此也可以看出,重点专业和重点大学的关系。这3次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可以在,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看。
影响方面
评上国家重点专业意味着,能以专项资金或政府资助的形式获得大量的经费投入,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全国高校纷纷上马,自己的重点专业,各省份也建起了自己的省重点专业。国家重点专业一度成为全国高校,专业建设的指挥棒。有些学校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评审专家,院士们也在各地纷纷兼职。
国家重点专业,由于“行政性”,“计划性”,“封闭性”和不平衡性等因素的影响,也是广受诟病,在2014年,国家简政放权的大潮流下,取消了国家重点专业的审批权。国家重点专业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国家重点专业这个名词已成为历史,但合理的专业分布是金字塔形式的,重点专业不可能消失,大学中的重点专业依旧通过其他的身份,影响着高校专业实力的布局,如双一流中的一流专业等。
国家重点专业取消了,志愿填报怎么办?
国家重点专业取消了,一时间,很多人失去了判断专业实力的标尺。
最近一次的的国家重点名单是2007年颁布的,已相隔十几年,不可否认,之前的国家重点专业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些其他不是国家重点的专业完全可以追赶上来,所以不要把国家重点专业,作为唯一的专业实力判断标准。毕竟,那是十几年前的数据。
那用什么判断专业实力?
2017年的第四次学科评估可以最为新的重要指标,经过几次的发展,学科评估的广度更大,第四次比第三次专业增加了70%多,更具合理性,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学科评估的是一级专业,而大学本科专业等同于一级专业下面的二级专业,这点要注意。
什么是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的来源于,2007年公布的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该项目旨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共享。要在十一五期间(06年到19年),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办出特色。
特色专业一共分两类
第一类:
面向具有明显办学优势、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社会声誉,主要是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而建设。
建设周期2~4年,国家财政投资20万,截止2011年最后一批,一共公布了6批,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安排850个,地方高校安排1650个。其中部委高校,主要体现办学优势、特点以及行业背景。地方高校,地方高校,主要是配合地方发展需求,适应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要。
第二类:
主要针对国家需要的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2007年一次完成遴选,分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软件工程、植物生产类、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师范教育类等专业领域遴选,4年中央建设经费80万。
总结
从国家重点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的背景,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两种专业类型实力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志愿填报的细节,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各位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