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疏导高三复读孩子情绪(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

导航

大学分析 > 招生问答 > 高三复读 >

如何疏导高三复读孩子情绪(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

发布时间:2025-01-06 07:41:48来源:未知

如何疏导高三复读孩子情绪(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如何疏导高三复读孩子情绪这个问题,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高考前如何合理的发泄负面情绪
  2. 高中复读有用吗
  3. 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
  4. 高考成绩公布后,如何稳定考生情绪

高考前如何合理的发泄负面情绪

高考前得学生,是很容易紧张,那个时候的我很自闭吧。

很想自己单独处,就是不想理任何的人,还有就是遇到一点小事,不顺心的事,再加上天气比较炎热,我整个人很暴躁,很容易发脾气。

就是觉得有点压抑,只有发泄出来才行。我的老师,同学们发现我这个情况,就试图开导我,就是给自己那么多的压力,就是平常心对待,不要那么紧张。找我聊天,陪伴着我。

当时的我真的是有点害怕高考失败,自己去不了自己想去的学校,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鬼知道,当时我的心里压力有多大。

我就会去找老师聊天,老师带过很多届的学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

跟老师聊天是真的很有用,每次聊完以后,就会感觉轻松不少,整个人就会放松许多。

有时候,晚自习的我真的有点压抑了,一整天都在学习。

我就会约上我的朋友去学校的操场走走,散散心,谈谈心,记得以前的我总是有很多话跟他们讲,就是巴拉巴拉到上课。

我的朋友很很乐意陪着我,就是这样用行动陪伴着我,当时的我很幸福,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与同学。

除了别人的陪伴很重要,自己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有时候压力过多,不会产生动力,只有让你有更多的负面情绪。

所以,有一些事情看开一点,也不要想太多了,考试的时候尽自己最大努力,不要有后悔就好了。

高中复读有用吗

复读真的有用吗

参加复读的多数人,大都一颗要强的心,通过一年的补习考取心仪的学校,是他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于复读生而言,最艰难的是如何调整心态,当曾经的同学都已跨入大学校园,当曾经的晚辈和自己坐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内心总会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由于补习人数众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人,家长这时应该发挥心灵导师的作用,帮助疏导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不要有心理负担,轻装上阵,并不断鼓励他们:你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只是有些紧张才没考好,咱们再努力一年,一定没问题。家人的关心,是安抚孩子情绪的一剂良药,有助于他们专心备考,取得好成绩。

虽然都是复读,但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已经有学校录取,但不是自己最想去的,于是自动放弃;有的是家长一厢情愿,孩子觉得无所谓,学习就是为长辈学的;更多的是分数离提档线有一定距离,要通过补习弥补不足,奋力一搏。开始时我说自己是过来人,因为我也曾复读过,不过当时心态调整的不好,最后的成绩也差强人意。如果你是用心学习,心无旁骛,就是要通过复读证明自己,以这样的状态不愁考不出好成绩,那么补习自然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为家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复读无疑是又一次耗费大好青春,毫无意义。

究竟是否选择复读,还要慎之又慎。一年的光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可能让你成功,也可能一无所成。家长还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多鼓励,少批评,一旦他们真的做出了复读的决定,那就要全力配合冲刺来年的高考,不要有任何的质疑。

如何和高三复读孩子交流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坦然面对沟通难的困境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因为他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的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这样的系统刺激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刺激要强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长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今天的孩子还有了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沟通的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的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沟通的问题要具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的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

高考成绩公布后,如何稳定考生情绪

高考结束了,备战已久的学生从心理上并没有真正放松,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以及由此带来的考生的种种心态变化和行为表现,尤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据历年来有关资料统计,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终结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考生该如何应对“后高考心理”?

“后高考心理”不容忽视

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位家长反映说,自己的孩子高考结束后,这两天蒙头大睡,一言不发。他非常担心孩子的精神状态。

北京101中学的解同学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特别茫然,高考前所设想的各式放松的行动都没有兴趣去做,看一天电视也不知道演的是什么。”

也有人采取彻底放松的方法,通宵达旦地上网、K歌,卖掉高中的所有课本或者将其烧掉撕掉,以获得一种“解放了”的感觉。家长们觉得孩子高考前压力大,也就任其自然。

北京安定医院六病区主任、心理学博士崔永华认为,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这是因为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崔永华说,高考后两周是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高考结束到入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共有三个:第一个是高考结束时,第二个是录取结果公布时;第三个是刚入学时。而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

专家支招调整心态

面对这种“后高考心理”,考生们如何才能正确应对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建议,考生高考结束后,可以适当保留一段时间复习期间的生活和作息规律,利用这段时间对中学时代的生活进行一个总结,对未来的大学生活进行一些“设想”,都是可以让考生能够平稳度过高考后的时间。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结伴外出。他介绍说,“我自己在高考结束后,在家里抄写一些经典名著,既让心态平静,又看了平时没有机会看的书。”

崔永华认为考生要理性看待高考,应该认识到人在情绪处于低落时,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在处理方式上,崔永华建议考生,“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一定要摆正心态,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抱侥幸心理。考生可以征求老师及往届生的意见。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大学所选的专业,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走出家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已经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的杨文翰说,“高考后出现短暂的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处在这种状态中走不出来就需要寻求帮助。”他去年高考之后也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期”,但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与父母一起给自己做了进一步的人生规划,报考了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

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疏导

宋振韶提醒说,“我不希望媒体把高考后的这种暂时性‘混乱’状态过于渲染,甚至制造出什么‘某某症’。社会、媒体可以组织讨论高考后如何平稳度过这段时间的讨论。”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对于高考考生的心理调适很重要,相关媒体不应过度渲染“后高考心理”,甚至危言耸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话题,多给考生们一些疏导和调适心理问题的建议。

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崔永华说,“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避免与孩子谈论高考、成绩等敏感话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了解学生的是老师,最容易解开学生心结的也是老师。北京广渠门中学高三英语教师张文阁说,“我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注意他们的精神状态。有的老师也会在考试结束后把自己的学生们约出来,去公园谈心啊,去KTV唱歌释放压力啊,都是很好的方法。学校每年也会组织宏志班的学生考试后给学弟学妹介绍经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