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读三年后的感受(复读三年的人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5-01-03 14:26:45来源:未知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高三复读三年后的感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高三复读三年后的感受以及复读三年的人怎么样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高考后复读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是一名复读生,2014年第一次高考,考的不好,只考了一个普通本科,心里的不甘心,老师也建议我复读一年,去考一个好的大学。所以志愿都没有填,就进行复读了,我没有选择在本校复读,去了一个更好的学校。
刚开始复读的阶段,我也后悔过,复读真的很难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了以前熟悉的感觉,看到以前的同学上了大学的美好生活,一些复读的同学继续去读大学,又加上刚开始的阶段效果不好,我开始怀疑自己,也崩溃过很多次。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给以前的朋友打电话,特别是那个曾经喜欢的女孩。慢慢的发现他们其实很忙。她们也有了自己新的生活,我也更加沉淀下来努力学习,三点一线,很多问题我都比以前认识的更深刻,每次考试都维持在前十名,慢慢的更有信心,我心中有了美好的构图。按照既定的路线,我会考上一个好的一本学校,让所有的付出得到回报。
2015年第二次高考,那是四川最后一次四川卷。最后考试发挥失常了,很多都是自己的粗心,自己的心态也不行,考的比第一年还要差。很多以前同水平的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以前一些很差考不上本科的也比我考的很多。对不起,我做不到不在乎,曾经我问自己为什么付出得不到结果,我崩溃到极点。我还想去复读,但最后还是带着不甘去到一所二本学校,因为时间耗不起了。
对于复读我从来不后悔,我知道我可以考上一个重点大学,所以给了自己机会,只不过有的时候你的付出并不能得到回报,甚至变得更糟糕,但你还是要感谢那个给你机会的他,他其实也想和你一起变好。今年7月我就要毕业了,我始终相信高中老师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人生总会有更好的选择。
18年女儿超一本线三分,肯定没办法上一本的。家里的老老少少,老师,朋友都劝她二本走了,但是所有的规劝被她一票否定,坚持补习,这十个月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从三次诊断考试以及刚刚结束的高考来看,她是对的!对答案估分后不出意外今年能超一本线50分左右,去年四川省的理科一本线是546,女儿今年保守估分600,我佩服女儿的毅力,也由衷为女儿高兴!女儿自己说的话那就是付出总有回报!
我没有高考,既没有复读,为什么我看到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一下呢,是因为有个朋友把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了,她是个女生,高三那会高考是考上了大学,但是不是自己理想的,她认为她三年的辛苦付出不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她认为本应该她会考的更好,性格比较要强,学习很努力,只不过因为家庭关系让他倍感压力,家人的零落导致他从新来过,要给自己一个证明,在他复读的那一年里总感觉有些同学在低声窃窃私语,没错成绩比其他同学好,然后下课就会有同学说她都学过了肯定比我们好,人家什么都懂,冷嘲热讽受委屈,不过这些和自己的理想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当时她在复读我已经在外读书,期间不曾怎么联系了,后来在班级群里说她考试了一所好的大学,再后来她就对那些瞧不起他的人说,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没资格讨论别人的不适。我觉得也很有道理的,别人如何辛苦付出,如何生活,入户努力都只是别人,你要不停的回头看自己,看着现在的自己比以前有没有优秀一点点。所以努力的意义就在于成就自己。
我觉得复读生比应届生要承受的各方面压力要大的多,敢于复读的人我其实挺佩服的,还有勇气再面对一次高考。顺利毕业的同学不会歧视,反而会敬佩复读生。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复读的时候自然会感觉周围所有人对你有歧视一样。
当你如愿以偿走进大学,踏入社会,复读的经历只能是沙海一粒,渺小的你有时候都想不起来。
当然走入大学或早或晚,会让你更珍惜眼前的大学机会,心态会更成熟。
人都是在不一样的经历中获取不一样的成长,大学是以结果论英雄,你的大学同学不会知道你是否复读,他们只知道你和他们一样优秀,进的一样的大学。
我的一届同学,复读只是为了考取复旦,别无他求。我敬佩这样勇气的他,而我不敢用这一年再去拼搏,害怕还不如今年呢,你说是吧
对于这些同学,歧视不存在,只能说牛批。
高考复读并没有什么丢脸的,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适者生存,而高考对于全国考生来说是最公平的考试。或许,有的人会说行行出状元,读书没用,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没学历还真不行,随便那样都能挣钱,但是在露天里挣钱和室内是两回事,所以不管复读什么的,只要取得成功,没人会在意你复读没有,自己想达到什么境界,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安心沉稳下来,当你达到一定高度就知道了,结果最重要。
还能有什么感受,再煎熬一年呗
我姑娘18年高考超重点线32分,走不上理想的大学,我半强迫女儿补习了,2019年题难了,女儿估分与去年一样多,补一年也没强哪去,所以能不补习尽量上大学吧!
其实,就我自身来看的话,复读与否,主要还是看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这也可以分为三类人:
1.人云亦云的人,自己没有太多主见,看很多人复读,自己就跟着去了,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不在少数。
2.家长坚持让你复读的人,很多家长就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可以理解,但没考虑孩子想不想复读。
3.纯粹自己想复读的人,想考个好大学,自己有抱负有理想。
在给自己完全定位后,现在才回过头看看自己到底想不想复读,我当年复读是因为感觉自己考得不理想,想去个好大学,正好家长也支持我。很多人复读后没有效果的大有人在,我个人建议如果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复读的人还是不要复读了,首先,高三的苦,高三的压力如何想必大家都了解,暂且不说能不能考得更好,就这一年的时间也很宝贵。
说实话,复读后我既不后悔,也不回忆,毕竟这是自己选的路,复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而且压力太大了,就怕再考不好。经过两年高三的人,心理承受力可想而知,真的,如果真选择复读这会给你的人生好好上一课,毫不夸张。
总之,如果复读的话,良心建议: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要好好考虑考虑清楚了。
我没经历过复读,但周围看见过一些孩子复读,一般复读都是刚上了一本,二本线的,但读不到自己喜欢的学校的孩子。大多也都是孩子自己提出复读要求的。这样的孩子大多能比去年考的好,去完成自己的心愿。但也有少数孩子会再次失利。复读压力是大,但说周围在读学生会有看法,这倒是真不会,现在的孩子都很有包容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来了新同学,没有什么其他区别。
高三复读一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
05年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是没有被自己报考的四川外语学院录取。本来我想放弃补录的,班上一些要好的同学说,虽然你已经决定要复读了,但补报一下也无妨,万一被录取了呢。
我记得补报的那天,我坐在学校附近一个叫金色时空的网吧上网,随便看了看有哪些学校参加了补录,然后就开始填报。记得补报时的一志愿是河南大学,这是我自己填的,我当时想,如果被河南大学录取了,我也许会去,剩下的二志愿是什么我就不记得了,是在同学的指导下填的,三志愿还是五志愿啊,反正就是最后一个志愿,我印象很深,因为知道我填写的那个同学也是填的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当时基本被认为是黑龙江最烂的本科,我还收到了这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学校名字叫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九月,我原来就读的那个高中的补习班正式开课时,我便背着书包去补习了。
起初是有些不适应的,因为要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一遍,有些乏味,这就好比你跟你的女朋友重新谈一次恋爱,多少有些别扭。
一段时间后,也便习惯了,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下一年的高考,所以我们依旧很认真地做着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十一的时候,那些上大学的同学会回来看看我们这些补习的同学,看到他们,我多少是有些难过的,心里想,如果不是自己作,至少自己可以像他们一样读东农或东林的二本,可以读黑大、哈理工、哈师大、哈商大、黑龙江中医药……
但这种难过转瞬即逝,因为我相信,我只需要花一年时间,我便能上个好得多的大学,很值。
如果我补习那年好好学习了,真的可以上个比川外好得多的大学,但我没有好好学习,经常逃课在出租屋内睡觉。
我还记得那一年,我经常午睡到下午第一或第二堂课结束,然后去学校。我经常在学校门口碰到原来一个班补习时依旧一个班的男生,他也是每天午睡时间很长,后来也考得一般般,第二年考试的成绩只比第一年多一点点,远不到他应该有的水平,最后去了武汉理工。
不过,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个有趣的人。
十月底的时候,班上出现一个男生,他原本已经在大连理工读到大三了。因为挂科被降级又要被降级,一气之下自己退学了。
刚开始的时候听说他很骄傲,他曾经也是我们高中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早就补习过一次了,但他补习那一年,班上的同学从不曾在班上见过他,只在成绩单最前排看过他的名字。
后来熟识了,其实他并没有多骄傲,更不高冷。只不过因为他经常逃课,所以跟我们相处的机会少,所以显得有些陌生罢了。
那一年,他一直劝我在报志愿的时候填大连理工。
我说以我现在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大连理工啊。
他就问我,你能不能上重点线,我说上重点线应该没问题啊。
他说,能上重点线肯定就能上大连理工了。我刚上高中时就想上大连理工,那时我就研究大连理工的录取线,它总是一年高一年低,等我真正上了大连理工后,我发现大连理工也就那么回事,一年高一年低太正常了。我看了大连理工的录取线,他已经连续高两年了,所以今年必须低。听我的,准没错。
但我最终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没敢报。
他当时想考武大的,但犹豫了几天后,觉得考武大有些难,还是在川大、重大、电子科大中选一个吧,最后选择了电子科大,然后又不开心,就在二志愿上划了个武大,三志愿划了个大连理工。
那一年,我一个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退学回来的高中同学想考中南大学,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实考分跟估分差了二十多,跟我打了同样的分数,他报志愿的时候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中南大学,于是就听了退学这哥们的说法,在二志愿划了大连理工。
最后他俩的结局是,一个被武大录取了,一个被大连理工录取了。
而我的结局是,被广西大学录取了。
复读三年的人怎么样
2014年8月,我对自己说,我用十个月换我一生不后悔。其实也有被别的学校录,成绩也不是很差,但是因为一些执念,还是选择复读。复读学校并没有选择我初高中都在那里就读的中学,说实话,是因为我不喜欢物是人非的感觉。
复读啊,是一件其实很难的事。在你高考成绩出来那瞬间,你有没有想过复读?有人说,我死也不复读;有人说,复读变数太大;有人说,复读干嘛,以后可以考研啊。也有另一群人这样说,拼一个秋冬春夏,用十个月换一生不后悔。
我一个人来到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一个经常出高考状元的地方,一个以补习闻名全省的学校。但是这些对于当时的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对我冲击最大的是那间147个人的教室。147个人啊,我在以前学校待了六年,最多一个班级人数是五十多人,真是冲击太大,抬头周围全是脑袋啊。147个人没问题,重点是教室也不大啊,第一天上课特别难受,太挤了,不想回忆。过了好久,我才适应。
我能说,我现在都没有认全我那个班上所有人好吗?估计这辈子也没有机会认全了。高三毕业,就有人说,这个班毕业聚会一散就再也聚不齐了。但是人生嘛,这辈子缘来则聚,无缘则散,大家相忘于江湖也挺好。
我啊,就是喜欢瞎扯,一直没有拉到正题上来,反正我这又不是写高考作文,黄老师又不会因为我文不对题给我36分。各位看官见谅。
在这十个月,我遇到了很多了人,经历了很多我之前人生里从没有遇到过的事,也听了很多故事。我们这篇标题就复读三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你觉得这就是极限了吗?没有,想听复读几年的?我这有的是故事,随手就可拎出一打好吗?
有一位大侠,复读了7年(我记不太清是七年还是八年了,见谅),大侠考过三次北师大,这位大侠是被当作高考状元的料子来培养的,但是每次差一点,就是那种平时都可以秒杀别人的,但是高考就是发挥失常,就是考不了清华,最后还是去了北师大。虽然北师大对我等学渣已经很好啦,但是人家是大侠啊。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因为他复读了那么多年,对高考了如指掌,各种复习套路,复读时候心态那些,他都特别了解,所以他最后开了一家补习中心,还蛮赚钱的。复读真的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还有一位女生,简直佩服,她还没到之前,老师就各种,什么华中师范大学的,英语已经过了六级了,回来复读。简直屌,真的很屌,已经大三了,回来复读。经常不上课,但是成绩也蛮好,而且之前是理科生,回来念文科。去年双十一,我们都在一直写作业,她就说她要回寝室去抢东西了,不上晚自习了,我等敬仰。这位大神,我高考数学前,她一直抽我根本不知道的数学公式,简直了,把我信心挫败,怪不得我数学成绩是最差的。随便说一句,她高考成绩是我班最高的。
复读到底是怎样的体验?就是上课大家都一起刷题,各种刷。很少有真的每节课都听老师讲课的,基本上都是大家自己学。下课很少有出去闲逛的,大家都在低头做自己的事。我一天的生活轨迹是早上六点起床,然后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就去上课,中午随便吃点,都吃很快,怕耽误时间。一天都是坐在教室的,对,除了吃饭接水上厕所,一直坐在那里奋笔疾书到晚上十一点。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生活,但是其实过得挺快的。
复读是对身体和心理的考验。因为之前我是比较作,高一没有好好学习,然后高二高三要赶上来啊,就经常熬夜。然后啊,把自己身体弄坏了。所以,高四就很少熬了,吾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心理考验,比身体考验更大。总有些好事的亲戚说你好吗?亲戚不一定都是和蔼,真真希望你好的,有的是要看你笑话的。说谁谁谁复读啦,怎么样,看他明年准备考什么学校。心里面压着一口气,必须得证明自己啊。
还有一个比较煎熬的就是,孤独,自己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复读,会很孤独,会经常回忆以前的人和事,自己也会比较难过。我最开始看见有人在我前面走,我看见背影很像以前的朋友,我都会特别难过。
复读三年到底值不值
我认为如果复读3年可以考上名校,是值得的,如果超过3年,就不值得。
首先,复读的压力比应届生大,复读生要顶着巨大的压力,为考上名校而奋斗。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想如果复读没有之前分数高怎么办,还要继续复读吗等等问题。这种精神折磨,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如果复读3年内考上名校,当然可喜可贺,如果超过3年,我觉得精神上的压力很重,而且会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即我一定要考上名校,考不上就继续考,完全逃避现实问题。
其次,复读3年之内考上名校,比没有复读或者没考上名校的人,有了更多选择机会,这是值得的,当今社会,学历是求职的第一印象。如果超过三年,我觉得就是浪费时间了,没复读的人,已经在大学准备实习或者考研,而你还在为名校奋斗,别人已经比你多了实习经验和机会。而你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找工作可能也不方便。
最后,高考没考上名校,大学考研可以继续奋斗,或者在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后去名校所在城市工作。选择有很多,没必要在名校一棵树上吊死。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关于高三复读三年后的感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