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导航

大学分析 > 招生问答 > 高三复读 >

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发布时间:2024-11-01 19:50:19来源:未知

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以及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复读生如何复习地理
  2. 复读生应该如何学习来快速提高成绩
  3. 高三的高考复读怎样学比较好
  4. 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复读生如何复习地理

中考地理复习应注重实际分析:

一、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系统化。要按照《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和缺漏点,把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联系。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2006年地理中考的经、纬线判断。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在考试说明中提到今年地理中考将出现读图题,读图是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比例大,且形式灵活多变,是地理复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

二、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在去年中考试题中,乡土地理在整个分值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复习过程中要紧密依托教材,对本土地理的各个环节要进行认真回顾熟悉。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饶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如在去年中考中就涉及到了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关注如环境、人口等热点问题,运用有关资料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从历年中考阅卷分析报告来看,地理答题失分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

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

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

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

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极备战做好物质和技巧上的准备外,更要重视心理的调节,要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进入中考节奏,按照中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中考状态,有助于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了,临考前十天八天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找不到感觉、手生,影响发挥。因此建议中考前每天以中考的心态做卷子,到中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卷子了。并且,中考前不再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题目,强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增强信心。

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试题。

一、仔细读图,看清图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几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二、认真检查,查缺补漏。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一是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用上了没有,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二是多端思维,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三是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觉是对的。

三、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一般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2、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 3、辨清试题类型、性质、明确答题思路、中心内容及解题方法。 4、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应列出哪些论点论据。

四、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全卷分成两次做较好。首先做容易的题,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想得更周全,胜率更大。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握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复读生应该如何学习来快速提高成绩

一、复读生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是主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

二、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

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三、成绩提高用四大件——精华教研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手——脑袋——心的过程。

第一阶段(屁股):态度决定一切

能长时间坐得住已经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检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课桌的面前,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成绩大幅提高的学生第一个共同点是能用“屁股”学习,做到在座位上最少两个小时不挪窝(高考就是2-2.5小时)。两小时不动,慢慢习惯了再适当延长时间,随着时间增加再提高效率。

第二阶段(手):不能坐着空想

手在休息,只用眼睛学习就像用没有线的针缝衣服一样荒谬。随着动手写过的纸张的堆积会看到成绩的上升。也许在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时候成绩已经进入了较高的分数段了。

第三阶段(头脑):跳出机械学习阶段

把自己的头脑动员起来,进入自我开拓的阶段。在了解高考出题原则后,从基础阶段开始,按各科特点自我开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速前进。

第四阶段(心):全心全意热情投入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方法有效,大幅提高。能感觉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充实、满足、幸福……因而有可能获得预料之外的成绩。

四、用新教科书、新笔记本开始学习

1、高三使用过的书和笔记本做过很多标记,会容易掌握和感到亲切。但是联想到失败的记忆也会对发掘新的意义成为障碍。

2、复读是新的人生。不要迷恋过去,不要满足于高三掌握过的内容,要以开拓精神来更宽、更深地学习。

五、制定可行性计划

过高的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而且会丧失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就会原谅自己,把完不成任务看成是应当的。无法实现的计划没有意义,自我计划是对自己的承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实现。应该通过圆满完成计划树立必要的自信心。

六、以周为单位进行学习

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最为有效。使用精华《效率手册》一星期只做6天的计划,把星期天空出来。学习计划一定要完成。每周六晚上睡觉前享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欣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三的高考复读怎样学比较好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选择,要做一名复读生,那下面的这12个以实例列出的策略你一定要看!

01

阳光心态:我复读,我快乐

案例:2002年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晓阳是位复读生,在复读班开班仪式上他自我介绍说:“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高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只要你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你能够承认自己,永远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

2002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状元李滨兵曾经说过:“我复读,我快乐,在复读班的每一天都能感到自己在进步,感到每天学了很多东西,真的有‘我读书我快乐’的感觉。”

解读:调整好心态是复读成功的一半。复读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心态调节,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复读进程,特别是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态调节方法,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心态平和地复读一年。

02

复读生活规律化,提高生活满意度

案例:有一位复读生在刚开始复读的时候,提不起学习兴趣,经常上网吧玩游戏,甚至彻夜不归,结果第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对他震动很大。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开始走向正常的复读生活。老师帮他制定了每天的生活学习流程,要求他严格地按程序来进行生活和学习。开始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老师的监督下硬着头皮去做,一个月之后慢慢进入了学习状态,一到学习的时候就学习,由于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效率非常高,成绩提高很快,整个人的心理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最终考上了“二本”。

解读:只要生活节律化,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能节律化,就能很好的进入复读生活的状态中,按照自己的愿望明显提高复读质量,提高复读成绩。

03

小步子,大目标:每门课每月提高3分

案例:一位高考复读生,复读几个月后语文成绩还是在100分左右徘徊,我告诉他,不要要求成绩一下子提高多少,只要每月提高3分左右,坚持到高考时就能达到120分以上了。后来这位考生找到他的语文老师,把我的意见说了一遍,老师说这个好办,这下这个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大增,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点下,他的语文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时语文考了129分,如愿以偿上了北大。

解读:坚持小步子、大目标的方法,复读一年提高100分其实并不困难,具体地说,复读生要做到:自学或找老师帮助明确每月重点突破哪些查漏补缺的地方;养成每次月考考完,对每门课查漏补缺的习惯;跟着老师的部署走,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04

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

案例:一位在清华读书的青海高考状元介绍,他高考成功并成为状元的基本原因是上课用心听讲。他说他在班里并不是最用功的,他的学习时间没有比别的同学多,做的作业也不是非常多,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宿舍有些同学甚至嘀咕他睡得那么早看他高考怎么办。而他把精力用在了课堂上,上课盯着老师看,跟着老师思路走,下课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抓紧时间做好,其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解读:有不少“高四”同学忙得不亦乐乎,题海战术、挑灯夜战,自己做得累死,效率还上不去,学习没有进步。其实,高考考得好并不是完全拼时间,最关键的是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这一条做不到,你夜里再用功,效率也甚微。

05

偏科要不得

案例:2000年高考,甘肃省有个考生叫郭洋,她在高三念书的时候和数学老师有矛盾,上课就不好好听讲,结果高考时数学考了50多分,没考上理想大学。后来复读一年,下决心把数学的弱项加以改变,结果2001年高考数学考了100多分,总成绩607分,成为当年甘肃省的文科状元。

解读:对于“高四”的考生,要充分意识到高考是靠总分取胜的,不是凭单科分取胜的,所以高考四门课的成绩水平要大体差不多,因此“高四”这一年首先要考虑一下自己哪些是偏科,力求这一年把问题解决了。特别是文科生普遍数学较弱,理科生普遍都是英语较弱,因此才有“得数学者文科生得文科天下,得英语者理科生得理科天下”的说法。

06

强强补弱,重点补弱

案例:2005年全国高考,黑龙江省理科状元曾经对我说,他每次考试,理科成绩在全年级都是第一名,但是加上了语文和英语,他的名次就一下降下来了,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在高考前两个月的时候,他用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语文和英语的弱项问题,用较多的时间大量做语文和英语试卷,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得到了迅速提高,高考时以黑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还有一位复读生,他的强项是数学,第一年虽然落榜,但是数学成绩还是考了132分。在复读班里,同学都说他数学很牛,还学什么,他自己也这样认为,觉得数学不必再下工夫了。由于他盲目的自信,在一年复读的过程中很少做数学作业,导致第二次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15分,一下子降了将近20分,总分一下被拖了下来,数学由强项变成了弱项,结果自然非常遗憾

解读:通过高考时的成绩,一个复读生对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应该都心中有数了。在复读的一年里,一方面一定要把弱项补上去,确保高考时不被弱项拉分太多,使高考总分被拉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自己的强项进行适当的强化和提高,确保高考时成为强项,靠强项拿高分。

07

时间与效率并重

案例:2004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杨森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抓紧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也就是你用了多少时间;另一方面是质,即你的效率怎么样。

解读:“高四”复读的同学既要刻苦学习,全力以赴,也要重视效率、劳逸结合。勤奋是成功的第一步,但仅有勤奋还不够,不能做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要善于调节,强调方法,科学地有节奏地学习。

08

抓好每天两个记忆最好的时间

理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一天的记忆时间中有两个时段效果最好:一个是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半小时。

解读:“高四”的同学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间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具体的说,晚上睡觉前最好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再简要复习一下,强化一下;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利用洗漱的时间,在脑子里再过一下头一天的知识点,这样经过一天最好的两个时间段的强化记忆,基本上就能把知识记牢了。

09

文理科交叉复习

理论: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容易产生相互干扰,而不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受到的干扰就少。

解读:在复习功课时,很多人习惯总是先复习自己感兴趣的强项的课程,再复习那些弱项的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建议大家坚持文理科交叉复习的策略,这样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当然,理科课程中也有偏文科的内容,比如化学,就有不少是需要记忆的;文科中的地理有些内容也是偏理科的,在具体安排的过程中,考生可灵活掌握。

10

跟着老师走

案例: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胡梦萦说:“我之所以高考成功,就在于上课跟着老师走,把上课的效率提高了。我在课下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她所在学校的副校长沈献章谈到自己学校的高考成绩为什么在北京市一直名列前茅时也表示:“学校高考的成功就在于教学的过程,老师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都做好了,学生高考成绩的取得就水到渠成了。”

解读:有些考生特别是复读生,认为老师讲的是针对全班,并不适合自己,基础好点的甚至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慢了,非要另起炉灶自己来一套复习计划和进程,这样做效果并不一定好。老师毕竟比学生更了解高考大纲的要求,更了解高考的策略和技巧,更了解学生该怎样备考和应考。脱离老师的部署和指导,就有可能背离了高考复习的方法,抓不住主要矛盾、主要知识点和主要学习环节,造成事倍功半。

11

学会放弃

案例:有的复读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晚上安排7点到8点学数学,可是到了8点以后有两道数学难题还没做出来,这位同学不甘心,把别的课程干脆都放弃了,死心塌地非要把这两道题做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到了晚上11点还是不会做,又累情绪又不好,又烦又泄气,信心还备受打击。

解读:任何一个考生,哪怕是状元,在高考中都有不会的地方,都有攻不下的难题。复读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了解各种试题的难度,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题型做,暂时放弃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简单题、中等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了,经验丰富了,再去冲击难题,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进步才会大些。

12

用好错题本

案例:很多考生在高考后反映,最伤心、最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一模考试的题做错了,高考时同类题还做错了。

解读:“高四”同学最好要准备四个错误本,即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每科一个。每次重要的考试,比如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二模等,把每次考试每门课错误的地方和不会的地方分别记在相关科目的错误本上,在平时学习特别是迎接下一次考试前,把错误本拿出来看一看、做一做,了解自己薄弱的环节,把问题解决了,成绩就会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就能逐步提高了。

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有特点,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至于谁更容易学习掌握,同学们是莫衷一是。有同学认为自然地理逻辑性太强,知识深奥灰涩,难以理解;但也有同学认为人文地理内容宽泛,难以把握,答题时容易出现偏漏不易得高分。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来看,似乎存在有这么一种倾向,同学们在初涉地理知识时,总认为自然地理难学,但随着学习地理的深入,到后来又很可能会转变看法,反而认为人文地理难以适从。确实,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共识。虽然自然地理起步较高,但一旦入门,内在的规律会越来越明朗,知识体系越来越清晰,繁杂琐碎需要记忆的很少。而人文地理知识越到后来反倒模糊了,其内容宽泛难以琢磨把握,似是而非的东西越来越多,要把一个人文问题说透彻,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本人分析了一下,虽然有各自的知识内容特点造成的原因,但学生中也存在有对学习人文地理的方法不是很得要领有关。其实学习人文地理是有其相应的要略的。下面述之。

一、夯实自然地理,做好自然与人文的衔接

同学们在学人文地理的时候往往喜欢孤立地去理解接受人文事象,而忽略了与自然的实质联系。这种把人文和自然割裂的行为是造成对人文事象把握不准的重要原因。要知道自然和人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自然以及人类发展过程来看,总是先有自然后才有我们人类,人类活动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而自行发展的,尤其是人类的早期,这种影响和制约更是强烈。虽然现如今来看,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了,但只要你仔细看看想想,不难发现我们人类活动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自然,完全摆脱自然是不可能的。以前有环境决定论一说,虽然其过于强调了自然对人类的制约和影响,而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但只要撇开这一点,其大多数的观点和理论还是正确的。如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形成,你仔细深究一番,必然会发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南地区的吊脚楼,藏南地区的碉楼等等无不说明了自然环境对当地建筑形态的影响。事实上人文事象是根植于自然环境,每一种人文事象的形成以及其相应的特点,必然或多或少地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有的十分强烈,有的相对小些罢了。因此,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是理解和分析人文事象的基础。下面看一个小例题。

图2为美国阿拉斯加州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

1.阿拉斯加州面积约171万k㎡,但人口仅60多万。影响其人口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淡水资源不足

B.热量资源不足

C.能源资源不足

D.土地资源不足

2.影响图示区域输油管道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分布状况 B.海域运输状况

C.地形分布状况 D.植被分布状况

首先,两个小题问的都是有关人文现象,但在寻找其形成的原因时,都需要我们从自然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正说明了上述观点:自然因素是造成人文事象的重要原因。这也告诉我们在分析人文事象成因和特点时,首先要着眼于自然原因,而如果你只放眼于人文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的话,那很可能导致错误。如第二小问中人类铺设的输油管道路线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就不应该是人文因素。

其次,整观该题不难发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作答该题的关键。如果对美国阿拉斯加州地区的自然环境总特征(寒冷)不是很明了,抑或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文事象的重大影响这一点,那么作答时很可能出现偏颇。如第二小题,很容易选择A项或C项。(上述两小题的正确答案分别都为B。)

总之,依据本人多年的学习教学,认为扎实的自然地理知识是答好人文地理问题的基础。平时也要有人文联系自然的意识,拿到人文问题,首先从自然角度找答案。同时要竭力做好自然与人文的衔接,架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而且此“桥梁”应非独木桥之类,而是要象架在黄浦江上的扬浦、卢浦、南浦大桥那样,彻底架通浦东、浦西(自然和人文)两岸,做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二、更加注重人文地理的思维模式构建

地理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独特的地理思维模式,有别于一般的思维模式。人文地理更有其独到的思维模式,其正是学好人文地理所必备的前提条件。综观人文地理思维之模式,本人觉得以下两条尤显重要。

1、谙熟区位分析法,其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这里首先有必须对每一项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做到了如指掌。如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人类活动事项的各自区位因素,书本都作了专门介绍的,需要逐一罗列,做到识记理解,构成思维框架储存在脑子里,为以后作答问题而准备。现举一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三全”和“思念”为代表的郑州速冻食品企业迅速崛起,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10分)

针对上述问题,作答时宜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明确问题,构建思维框架。“分析郑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实为分析影响食品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如下:

第二步,结合材料,细化结论。通过调动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细化答案。如下:

第三步,组织和优化答案

参考答案:农副产品(原料)十分丰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量大;保鲜、冷冻等技术的发展。

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区位分析法,遵照以上三步答题步骤,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偏漏现象。上述问题也正是人文地理问题中最常见和典型的区位分析问题,所以掌握上述要义也是应对问题的好方法,务必熟练应用。

2、评价、意义类问题的思维构建

这也是人文地理中较常见的一类题,其侧重要求学生就某项人类活动给予分析评价。学生反映对该类问题总感觉难以适从,对有些要点是否能构成答案也不置可否。其实,这类问题也是有相应的思维框架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宜多归纳总结。如该类问题就宜紧紧扣住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大方面去寻找答案。有了思路再结合具体事例作进一步的展开和组织答案即可。如题:(3)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该小组向丙村建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请你阐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10分)[注:丙村为浙江南部的低山丘陵区]

以下是其相应的参考答案,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镇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等(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反推其答题思路,不难发现前半部分正是从经济这个角度作答的,后半部分正是从社会意义作答的。不过,其似乎没有提到环境意义方面。这里我们不妨从环境效益角度给它作补充: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改善环境,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这是完全可以的,答案变得更为完善。所以可以总结得出,在评价人类活动意义类的问题时宜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角度加以落实解决。

其实,学习地理过程中不断地构筑相应的地理思维模式,是极其重要的,有了相应的地理思维模式,思考分析问题就会变得思路清晰全面,具体作答更是易如反掌,真可谓“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三、关注生活和社会,尤其关注热点,勤于构思

地理学科尤其是人文地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理学是一门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学科。因此,在平时关注生产生活尤为重要,每每遇到一些地理问题都要试着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作答,而这些社会问题很可能就成为考题。如2010年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成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热议问题。对于这样的社会问题,就有必要给予关注,并试着去解释它,或者借助新闻媒体或其他一些渠道来寻求答案。其实,这样的社会问题,电视报纸等媒体往往都会集中报道讨论,媒体也都会组织一些专门的访谈节目,邀请专家释疑。象本人多次看到这样的电视画面,记者深入劳力市场,采访民工和企业主,而且问题往往围绕“民工荒出现的原因以及今后如何应对?”,民工和企业主的回答往往能击中问题根本,成了问题的极佳答案。要如能听听专家的分析,那更是入木三分。所以你只要看了类似的节目,答案自然明了,应对考题更是绰绰有余。如:

36、材料二:2010年春节一过,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3)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面对“民工荒”现象,你认为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原因: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收明显,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居住条件等(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问题与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即地理,只要你做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好多地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学习人文地理应该还有好多其它好的方法,希望自行总结归纳。但上述三条本人总觉得宜加强并付之行为,其是学好人文地理的根本。

关于高三复读地理怎么提高,高中地理怎么学啊!我复读一年咋提高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