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导航

大学分析 > 招生问答 > 高三复读 >

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发布时间:2024-10-28 20:51:40来源:未知

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的知识,包括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孩子高三选择了复读,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他
  2. 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3. 高考复读 心态不好怎么办
  4. 高三复读生怎么调节心理

孩子高三选择了复读,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他

复读不复读这种事,可以想,但最好不要出现。复读是没有机会之后的再一次机会,而你有机会努力,就不要去想复读这种事了。何况复读的苦,没有经历过的同学,是很难体会到的。

每年都有高考,每年就有一部分落榜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正确对待落榜,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家长不应再雪上加霜,而是应该引导他们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真正悟出“认真”二字的意义。只要认真,复读重考才会有所成就。

走进高中教室的第一天,即使选择复读前做了再多的心理准备,真正坐在教室里面后,还是完全无法接受。

那时候还没从落榜中走出来,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心理自卑感一直涌来,情绪崩溃,和父母打了电话,大哭,不肯接受自己复读的这个现实。

哭了无数次,无数次想放弃,无数次数着时间过日子,那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熬”。

为了不重蹈覆辙,妈妈还是决定不能住读,在外面租了房子,让我每天回家住,而且每周还会给我送几次饭。

复读中父母的付出,他们的压力、痛苦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更多。他们的关心对我来说一方面是一种精神支柱,让我想追求更好的未来;同时另一方面关心也转换成了我身上的压力,我自己带给自己的,再战本来就花费了父母更多的时间、金钱、感情,我不能再辜负他们。

高考学生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尤其是复读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遭遇压力的人有较高的比率患上忧郁症和其它心理疾病。即使没那么严重,也会给孩子备考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最终影响成绩。许多平时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失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压力过大。

因此,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从知识上指导给学生,而是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调整心理状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让孩子减压,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高考,影响孩子的心情。专家在总结了一些成功考生的父母做法后,认为首先应该有一种平常心,不回避复读,不回避高考。

第二,家长要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影响孩子。父母的思想、精神和行为对孩子起着一种榜样作用。如果孩子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影响,他就会精神饱满,积极进取,行为习惯自然良好。为了培养孩子,当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要作出一些牺牲。

第三,家长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尽量控制情绪,对即将高考的孩子多一些关爱和体贴。让温馨的亲情弥漫全家,给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份好的心情。

二、既要尊重学生,又要有适当的监督和引导

父母对考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备考,以至于考场中的最终发挥。家长怎么做?

首先,家长应尊重考生的人格。在家里,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常与孩子讨论问题,不是那种以教训孩子和态度进行,而是以心交心。

其次,家长应尊重考生的现状,全面了解,准确定位。

第三,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第四,家长应尊重考生的应对策略。

第五,家长应尊重考生的应考结果。

第六,家长应对考生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引导。诸如散漫、缺乏控制力、懒惰、依赖性大等,家长不应一味顺着孩子而应适当监督,帮助克服,把精力用到备考上。

三、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全面了解考生

首先,家长应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家长应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与意见。

其次,家长应主动与老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把孩子以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同时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表现情况。

再次,家长可采用打电话或约会的方式与老师沟通。

总之,如果各位家长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的复读、高考,那么,成功就靠近了您和您的孩子。

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

一,不愿意,不甘。

这里的不甘,是指自己的年级或所属年级的不愿意。很多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孩子,在高考拿到成绩的时候,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是一些熟悉的同学,沾沾自喜。当他们在理想的大学获得所需的成绩时,有些孩子会想再挑战自己一年。很多这样想的孩子甚至有很大的决心,但这其实是一种暂时的励志心态,就像以前每一个成绩不好或者新学期努力学习的决心一样,是不可能长久的。一年中的时间。以这种方式决定再花一年时间是非常不合理的。

二、表现异常。

每年,都会有大量孩子在高考中因为试题难度、考试状态等原因表现异常,成绩低于平时。在本科阶段,最终成绩只够大专或私立本科。编辑建议重复一遍。因为孩子自身的知识水平足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调整,大部分都能取得应有的成绩,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取得更高的突破。但是对于那些分数相差十分左右的孩子,或者分数已经上线的孩子,不建议重复阅读。高考本身的成绩波动是正常的,±10的分数差其实是孩子的正常水平,再过一年也未必能取得可观的成绩提升。

三,父母的面子。

这篇文章是给一些家长的。有很多孩子因为违背了家长的意愿,甚至是应家长的要求,打算复读。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让孩子重复阅读。很多家长无法想象复读的压力和强度。如果我们的孩子有几年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第四年对他们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是折磨和惩罚。最终,无论结果如何,很多孩子的态度和性格都发生了超出父母想象的变化。此时,也希望家长保持理性和冷静。

四、尊重孩子,搭建沟通渠道。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持有这样的观点:我是父亲,我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孩子应该听我的。孩子不能和我一样,不能不分大也不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孩子极不公平。如果孩子高考不及格,进入复读,家长不能给孩子心理压力,更不能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我明年考上某所大学!考试给我550分!只要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也会告诉父母他们要说的话。在重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情况和对问题的看法,所以没关系。关键是大家要善于交换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父母对比较和虚荣心的渴望常常使他们烦恼。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自己的孩子也因此被骂得不轻。留级生,因为高考失败,心情不是很平静,甚至有些烦躁。因此,复读生的家长更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安心学习。在孩子重读期间,家长要尽量让家庭充满温暖和关爱的气氛,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家长需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鼓舞士气。

六、帮助减轻压力并激发备考的信心。

因为高考失败,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往往让留级生抬不起头。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减压。家长要让留级生意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结果如何都已经通过了,必须尽快走出过去的阴影。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几乎每年都有复读生,他们的素质很好,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影响了考试成绩,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不过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压力小,平时成绩不太好,但高考却让人印象深刻。

在重读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都会接踵而至。每次考试都不可能取得进步。复读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查看平时的考试,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时检查。填补差距。在复读的过程中,很多复读生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成绩会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这时候,父母就需要告诉孩子:任何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努力过,就不必在意结果。

七、指导明确的目标,但不要造成伤害。

家长要引导复读生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明白不同层次的复读生在高考中的提升空间是不一样的。复读的目标一定要适合自己,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否则整个“高四”过程会一直处于沮丧和失败的状态。

高考复读 心态不好怎么办

一心:克服自卑

高考失利,是复读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高考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尤其是那些因低分而落榜的复读生,他们甚至会将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缺乏自信,动辄便说出“我不如别人”、“我真的不行”、“我非常无能”之类的话,无论在父母面前,还是在同学、朋友中间,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另外,低分考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这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分考生虽然没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在手,便多了些底气,然而在“高四”生涯中,当他们遇到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或者考试失利时,自卑心理也会油然而生。而那些与应届生一起学习的插班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复读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复读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接近来年的考试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复读生起点不同,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一个复读生在树立新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过分苛求,只会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状态。

二心:淡化焦虑

相当多的复读生都难以逃脱焦虑的困扰。相对于应届高三生,复读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高考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复读生--特别是低分考生--相当在乎平时考试的成绩,其在乎的程度超过了普通高三学生。成绩稍有下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接踵而至。此外,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成了复读生不能承受之重。在孩子复读的时候,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一年后孩子的成绩能比今年提高多少?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家长的这种心态无形中增加了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如果复读生的实际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差甚远,更会使前者感到无地自容,使其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产生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试验已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倒“U”曲线的前半段,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学习效率也随之加快;但一旦过了曲线的顶点,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过度焦虑会让个体处于相对非理性的情绪状态,造成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学习愿望和兴趣降低,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认知范围狭窄、注意力下降等。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复读生要学会并善于自我减压,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复读生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作为家长,更应该时时激励孩子的自信,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复读路上与孩子携手并进。

三心:改变冷漠

很多教过复读班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在复读班里,人际关系容易淡漠(特别是入学初期)。这主要是因为复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背景,突然集中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彼此的信任难以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同学们缺乏交流,没有归属感。甚至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以及自闭,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如果一个复读班里普遍存在这种心态,就难以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

无庸置疑,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压抑情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人以群居。”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身处艰难困境的复读生,非常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周围的“复读战友”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之一。复读生之间彼此的倾诉与鼓励,关心与互助是减轻焦虑的良方。因此,复读生应该屏蔽一些消极的不合理观念,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平等友爱的集体,促进同学间正常融洽的交往,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获得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总之,复读生只有调适积极的情绪,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够为自己的成材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走进复读行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完备的心理素质。希望每一位复读生都能牢记巴尔扎克的那句话--“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进取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在经受这番磨练后,更加成熟,更加勇敢!

高三复读生怎么调节心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怎样调整考前心态,可以参考以下十种技巧:

一、强化自信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每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在现实中,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的话,那么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在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二、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又整天泪流。街邻叫她哭婆婆。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三、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四、自我质辩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五、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六、潜心每一步

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你别把高考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高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高考。六月的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

七、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

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八、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九、坦对现实

既然参加较大的考试都有一点紧张,那就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考场。四川理科状元张力以688分考入北大,他说:“我在考试时有点紧张,但是我想,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结果,我坦然面对紧张,我得到超常发挥。”所以当你进入高考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高考状元也紧张,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坦然对待。因为紧张,夜不能寐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带来的失败心理——这回我完了。十七、八岁,正是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方寸,恐惧害怕。

十、保持平常心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试成绩理想,那么就要为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或者背诵大学英语词汇等,争取在大学校园里做个佼佼者;而对于没有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们,也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该尽快从悲伤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析整个高考复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备来年再战。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美好的果实。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高三复读孩子的心理和孩子高三毕业为什么想复读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