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读心里(高考复读 心态不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1-10 11:58:55来源:未知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三复读心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复读 心态不好怎么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高考复读 心态不好怎么办
一心:克服自卑
高考失利,是复读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高考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尤其是那些因低分而落榜的复读生,他们甚至会将考试失败的影响泛化到生活中去,缺乏自信,动辄便说出“我不如别人”、“我真的不行”、“我非常无能”之类的话,无论在父母面前,还是在同学、朋友中间,都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低人一等。另外,低分考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起点低,这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分考生虽然没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在手,便多了些底气,然而在“高四”生涯中,当他们遇到成绩优于自己的同学或者考试失利时,自卑心理也会油然而生。而那些与应届生一起学习的插班生,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复读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复读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接近来年的考试目标。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复读生起点不同,能够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差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每一个复读生在树立新的目标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过分苛求,只会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状态。
二心:淡化焦虑
相当多的复读生都难以逃脱焦虑的困扰。相对于应届高三生,复读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高考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复读生--特别是低分考生--相当在乎平时考试的成绩,其在乎的程度超过了普通高三学生。成绩稍有下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就会接踵而至。此外,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成了复读生不能承受之重。在孩子复读的时候,家长最关心的往往是:一年后孩子的成绩能比今年提高多少?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家长的这种心态无形中增加了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容易造成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如果复读生的实际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差甚远,更会使前者感到无地自容,使其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加而产生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心理学试验已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倒“U”曲线的前半段,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学习效率也随之加快;但一旦过了曲线的顶点,超过一定的焦虑程度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过度焦虑会让个体处于相对非理性的情绪状态,造成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学习愿望和兴趣降低,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认知范围狭窄、注意力下降等。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复读生要学会并善于自我减压,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复读生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作为家长,更应该时时激励孩子的自信,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复读路上与孩子携手并进。
三心:改变冷漠
很多教过复读班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在复读班里,人际关系容易淡漠(特别是入学初期)。这主要是因为复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背景,突然集中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彼此的信任难以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同学们缺乏交流,没有归属感。甚至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以及自闭,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如果一个复读班里普遍存在这种心态,就难以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
无庸置疑,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而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压抑情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人以群居。”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身处艰难困境的复读生,非常需要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周围的“复读战友”其实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之一。复读生之间彼此的倾诉与鼓励,关心与互助是减轻焦虑的良方。因此,复读生应该屏蔽一些消极的不合理观念,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平等友爱的集体,促进同学间正常融洽的交往,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获得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总之,复读生只有调适积极的情绪,主动适应新环境,才能够为自己的成材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走进复读行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完备的心理素质。希望每一位复读生都能牢记巴尔扎克的那句话--“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进取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在经受这番磨练后,更加成熟,更加勇敢!
那些高三复读的学生,都承受了哪些心理压力
首先复读要先看看你所在的省份因为每个地方的高考方案都不一样。例如江苏省,正好明年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对复读生来说不是好消息。其次,这取决于你重读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学习进度跟不上,可以考虑复读。如果是主观原因,比如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不推荐复读。因为复读只是一种折磨。因为即使复读,法学也下不去。
再次由于传染病今年高三开学延迟复习时间推迟了但是这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别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所以说,如果整个考试不好的概率很高,就可以降低合格的分数线。当然,最好不要排除个别学神学霸考试。这属于惯例,不会影响整体。最后,复读与否取决于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方方面面。没有家长的支持,学生心理负担不起,学校环境不好等,不建议复读。
高三是我们走向理想大学的最后阶段不管复读与否祝你考上心仪的大学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能知道高考有多重要,复读有多重要,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如果一年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出来社会后起点会高很多起点会高一些。其实要高得多这不是一两年内可以弥补的。其他大学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么特别的例子,说专科和本科,大部分人复读都是搏斗一次,大专是想换本科。本科学历即使是三本,也有公务员和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门票。专业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首先,这次疫情影响了我们很多人。那么你现在的状态是什么?你对你的学习和考试没有把握吗?
复读不仅是新材料有自己的心理影响虽然广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自己也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而且,根据目前的局势,不仅不会传染,还可能在冬天第二次传播。到时候再受影响,能说要选择复读吗?先给自己一个目标,努力吧!加油~如果本身考上并不坏,只是没有考上最理想的学校,就没必要复读。如果没有本科生,鼓励复读,以后我们想活得更有品位,更容易,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现在再努力复读一年就没什么了。学生时代本来就是一生美好的时光,一年以上的学校学习生涯还不错。现在科技文明发展,今后对年轻一代的要求会更高,知识是最好的武器。
复读过的人心理不正常
复读过的人心里面不正常的话,是他自己有问题,不管他复不复读他的心里都是不正常的,这跟复读不复读没有关系的。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基础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应用心理学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简单来说的话,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
认知心理学是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心理学主要是帮助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门课。
高三复读生怎么调节心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怎样调整考前心态,可以参考以下十种技巧:
一、强化自信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每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在现实中,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的话,那么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在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二、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又整天泪流。街邻叫她哭婆婆。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三、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四、自我质辩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离高考越近,便越担心自己能力”的忧虑的同学,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必要吗?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这次考试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为这无端的担心而苦恼。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自答:没有,它有百害无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转移人注意目标,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将悔之晚矣。再问:我该怎么办呢?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的地组织复习,扎扎实实地做好考前准备。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五、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我潜力大”。“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如遇到自己实在解不出的题难题也不要忧心忡忡。从狐狸吃葡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聪明过人”之处。面对一颗自己确实吃不到的葡萄,与其在架下上窜下跳白费力,还不如说这颗葡萄是酸的,另找甜的——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以长补短,同样可以成功。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六、潜心每一步
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有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考生要想获得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你别把高考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高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高考。六月的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
七、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
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八、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九、坦对现实
既然参加较大的考试都有一点紧张,那就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考场。四川理科状元张力以688分考入北大,他说:“我在考试时有点紧张,但是我想,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结果,我坦然面对紧张,我得到超常发挥。”所以当你进入高考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高考状元也紧张,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坦然对待。因为紧张,夜不能寐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带来的失败心理——这回我完了。十七、八岁,正是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方寸,恐惧害怕。
十、保持平常心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试成绩理想,那么就要为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或者背诵大学英语词汇等,争取在大学校园里做个佼佼者;而对于没有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们,也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该尽快从悲伤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析整个高考复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备来年再战。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美好的果实。
关于高三复读心里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