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样? 大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个看法,值得去上吗
发布时间:2025-01-02 14:20:55来源:中职中专
很多朋友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样?和大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个看法,值得去上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请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值得报考吗
作为社科学子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科研机构办大学和传统的大学是不一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年才成立,如同一位幼小的孩子,如今还很难判断他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而且如今传统的高校排名评判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答主就对中国社会科学大学的一些现状谈一些看法。
科研机构办大学,中国之前就有过先例。中国科学院大学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不是985或者211,但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国内高校的地位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在很多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名第三。这就说
明科研机构办大学是大有可为的。
答主主要谈一下关于学术方面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着中国社会科学的顶尖学术资源,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资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先天具备了其他传统高校所不具备的优厚条件。共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丰富馆藏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对于学术研究是很重要的。很多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很少,数据库也很少,这就一定程度限制了这些高校学术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术氛围很浓厚,学习环境很好,答主觉得,这是衡量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标准。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属于双一流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标准,这是第二年本科招生。相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如果好好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学,会更上一层楼。
谢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就业前景如何
作为社科学子有话要说。学校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是很多人所关心的。一般人所说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的是本科或者专科生毕业问题,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年才成立,还没有本科毕业生,其前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了大量的硕博士。这里答主想要谈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博士生就业问题。
首先谈一下关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1.高校机构。由于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岗位一般最低要求是博士学位,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想到高校工作,一般是在行政管理岗位工作。
2.出版社。过去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到出版社工作,担任编辑等岗位。
3.公务员。公务员可以说是很多学校毕业生的选择,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
4.中学老师。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喜欢教书育人,并且中学老师假期也是相对比较多。
5.国企。工作稳定轻松。
6.私企。报酬一般比较高。
7.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了很多毕业生的选择。
其他的情况就不一一叙述。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些是属于在职的研究生。
关于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博士毕业生的选择比硕士研究生的更广,基本涵盖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渠道。最为重要的是,博士毕业生毕业之后往往可以进入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或者在高校读博士后。
谢谢!
大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个看法,值得去上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还是不错的,值得去上。
一、基础设施
一食堂的进步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好评如潮。之前只是价格及其优惠、菜量极大,现在种类也不断丰富,味道也有很大提高,真正的物美价廉,也导致一食堂真的人满为患,全校人都在往一食堂跑。
再说一说两栋新楼吧,毕竟是新宿舍,十二楼的风景还是挺好的,储物空间也变大了,上床下桌也方便。就是资金确实看得出有限,经常得报修(隔音也不如六号楼),有一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寒酸感。还是那句话,看你是想洗大澡堂还是独立卫浴吧,南方人还是难以接受那种“坦诚相待”。
学校把所有的快递点、快递柜、外卖柜全都放一起了,就在宿舍楼下,拿东西特别方便,这一点还是很赞的。虽说称社科大为小院,但其实就占地面积来说,装不到两千人的本科的与几千人的研究生倒是绰绰有余,如果把西边的大量荒地全部开发完成,社科大还是可以让人感觉很大的。
二、地理位置
本科生所在的良乡校区位于偏远的房山区,你也可以称其为河北房山。怎么说呢,其实社科大的位置说好不好,说差不差,进城(北京城,指四环内)一般得一两个小时地铁,但好在地铁站离学校不远,也就一公里,学校也有摆渡车来回接送。
虽然地偏,但周边还有好几个难兄难弟(北理工、北中医、北工商、首都师范大学),然后共同组成了良乡大学城,倒也不孤独。大型商超隔得也近,天街也差不多一公里,走一会就到了。像我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房山的养老生活,就待在房山,非必要不进城,也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更不必再经受拥挤的房山线的毒打了。
社科大的地理位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周边绿地跟公园多,而且清净。西北清水熙森林公园,西边、西南和南边则是良乡大学城公园环绕,东边走一会可以到小清河公园,风景最好,适合晨跑也适合野餐。社科大应该算是被公园包围了,平常周围就显得格外冷清(可能这就是所谓适合做学术的地方)。
三、科教融合
新发展的话,比如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从国家级到省部级到校级的项目都有可供选择,但具体作用如何可能还得等等看;除此以外,社科院的图书馆资源终于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了,直接选择即可送到社科大图书馆。
前往社科院本部与各研究所也更方便(当然各个学院之间科研融合程度当然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历史学院的宣传就比较突出,当然史院应该说是融合程度最高的几个学院之一了。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知。
社科院图书馆资源有效开放。
除了史院,哲学院也是科教融合程度比较高的几个学院之一,之前经常看到哲学院的同学跟着老师去其他地方参加各种论坛,着实羡慕。
四、其他
(一)关于保研率,真实情况是当时通报是上升0.5%(简直搞笑),但最后又通知补充了13个保研名额,不知道这其中跟教育部是不是又有什么纠葛,但加上这补充的13个名额,保研率大概到了28%,不得不说跟期望值差别还是有点大。
(二)关于去向,这是一个雷区,不得不提一下。因为没有各种头衔的加持再加上成立时间不长,本科直接就业真的很成问题,再加上文科专业就业懂的都懂,选调在缓缓增加吧,如果非常看重就业的同学,一定慎重。
(三)之前的回答可能漏了出国这一点,社科大本来人数就少,但是项目数不少,人均下来机会还是很多的,各种暑期项目、交换生项目、学分项目,确实相比其他学校更有机会出去看看,而且对于部分学院,比如外国语与文学院,他们跟澳门大学的交换生项目是只有这两个学院的人可以参加,机会则更多(毕竟人更少)。
历史渊源。
社科大成立于2017年,加上今年也只有两期毕业生,然而社科大又不是一个纯粹新的大学。
中青政:
但凡谈社科大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也有人称中青政“借尸还魂”——比喻过于有趣哈哈哈哈。我不知道几年前是什么情况,但至少在2022年我很难这样认为。有传言是,社科院一直想办本科教育,苦于教育部不给授权,借着中青政撤销的机会,把本科教育权拿了过来才终于自己办上了本科教育。
无论是官方文件中,还是事实情况上,社科大都是以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创立的,学校的前身就是研院,学校甚至把校徽中的2017改成了1978(也即研究生院创立的时间),而研院也是有着光辉历史的。
对于中青政,社科大是使用了其含有的优质本科教育资源,并非是所有中青政的老师都到了社科大,来的基本上都是很优秀的老师。就答主所处的法学院,来自中青政的老师都很不错,也有很多老师之后进到了社科院法学所,当然也有的中青政老师去了法大任教,完全没有必要带有那种无知的偏见。而且对于体育、计算机这些基础课,你总不能让社科院的人来教吧。
社科院研究生院:
毫无疑问,社科大创办的基础是研院,吃的住的用的都是研院的,所以免不了学校里还是带有不少研院的气息,在校人数上也是研究生碾压本科生,这也算一大特色吧,所以你平常一起打球的、参加活动的、组队比赛的甚至上课的,不少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学长与学姐——跟着学长学姐确实也能学不少东西。
况且研院的招牌还是不得不用的(好歹研院上个世纪还是辉煌过的),校友资源这些能用上自然是很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也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社科大成立后,硕博学位也都交由社科大授予了,学校也一直在强调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就我所知,法学院目前大概是一届40人就2个直博名额,读完直接就是社科院的博士了,也挺香的。
截至2016年,研院有470名博导,824名硕导,而社科大截至2018年,有博导607名,硕导905名,自然大部分依靠原本研院的老师。校内领导大多也还是原研究生院的领导(包括现在的政文校长),少部分是原中青政领导。
学习与生活。
社科大从建筑数量和学校面积来看确实算不上“大”学,本科生的突然涌入也使得原本研院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继承了研院当年先招生、再建校园的优良传统了属于是),所以难免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好在一栋栋新楼完工的完工、开建的开建、招标的招标,可以预见未来此类状况可以得到根本好转。
22级新生入校后,两栋新建宿舍楼便可投入使用,操场人工草坪铺设完成,南门教学综合楼开工建设。
宿舍。
新宿舍楼。
新宿舍楼条件简直不要太好!有些本科生宿舍实际上是两人间,并且配备有独立卫浴、小阳台,在北京高校里的住宿条件真的已经算特别好的了,至少不必像其他高校那样不得不洗大澡堂,彼此坦诚相待,南方孩子真的洗不惯大澡堂。下半年来了就得搬到四人间了,但好歹是新宿舍,而且其他条件更好,也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宿舍晚上不熄灯、不断电、不断网,每月赠送50度电,反正我们宿舍是没用完过,每个人每月赠送50G免费流量,用完了再充值也很便宜,0.5元/G。
宿舍电器使用限制很多,一般超过25W就会跳闸,所以我开学带的吹风机现在都没用过,吹头发得去洗衣房用学校公用的吹风机。
食堂。
地小人少食堂也自然少,两个食堂,一食堂有二楼。食堂我向来不怎么夸,自然是比不过拥有十几个食堂的其他高校。但还是得说一食堂的确是便宜,没钱的时候一食堂就是亲爹。点两荤一素甚至是一大碗肥牛也就花个12左右,而且一般吃饭买两个菜也就够了,食堂大妈从不手抖,量管够,一天吃饭只花20不是梦。
二楼有小份菜窗口,量少价格也自然低,你甚至敢一顿饭点四个菜。二食堂菜品种类丰富,饭菜味道更好一点,价格也更高,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食堂的西餐窗口的意面。
一些肉食享受。
一食堂5元左右的夜宵。
学习与科研。
师资的话,如果说社科大没有大师,这绝对是很难认同的。先上一个名单。
名单的具体内容可自行百度,总共多达97个专业,而其中的人文社科专业数量不足20,社科大除了管理类的几个专业中无成员(且社科大本科开设的管理学专业只有财务管理),其他人文社科专业均有(成员数达15人,而人大为17人)。这里随便列举一些:
后面答主就法学院的就读体验谈谈一些切身感受吧,可能更为实际一些。
就目前答主接触到的法学专业课的老师,基本都是清北人法毕业的博士,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有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所研究员的背景的,法学院的院长也是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所的所长。法学院与法学研究所的融合应该还是很不错的,还记得第一次前往法学所时,所里的老师都很热情,莫院长亲自带我们参观,言犹在耳,如沐春风。
其他学院的情况,譬如新传学院的院长原为中传的校长,社会与民族学院的李培林老师曾为社科院的副院长等等。
导师制也算是一大特色吧,只不过每个人受益的程度与感受可能差别很大。社科大的每个本科生都配有学业导师,老师们很多都是学界大牛,学术影响力很大。答主的导师并不从事社科大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从事某法学顶刊的相关工作,平时并不在学校,且疫情原因自己也难以前往法学所(而且老师的确也很忙),所以交流有限。
而答主室友的导师几乎每周都会请他带的学生(包括研究生)一起吃饭交流,每周都开视频会议让大家分享讨论,也会担任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老师,带学生搞科研。每个导师的性格、精力、指导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导师制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会很不一样,但无疑对学生的成长与学术能力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讲座也算是很多吧,毕竟答主第一次上大学,也没怎么跟其他的大学对比,少的时候每周差不多四个讲座保底(毕竟社科大的专业少、学生也少),多的时候可以一周14、15个讲座,平均下来一天也有两个,覆盖面很广泛,前沿论题也很常见,邀请的也是国内与国际上的学术大咖。
只要是真心喜欢人文社科与学术科研,从这些讲座里真的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丝毫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当然要是遇到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还是会犯困的)不止讲座,学术论坛也不少,当然这些论坛不仅是社科大举办的,社科院及其研究所举办的论坛我们也都是能够参与其中的。
升学与就业。
社科大的保研率还比较高,第一年差不多16%,第二年升到22.4%,保研率全国排名第30位,据说今年大概率还会继续猛升(30%?),具体看9月份的消息吧。推免的走向应该还是本校居多,也包括一些直博。在考研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推免自然是越来越受推崇。
学校一直在强调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研究生院的加持下期待未来的发展。(类比中国科学院大学保研率18届17.2%,19届30%,20届33%,21届42%,22届47.6%)。
就业应该属于目前社科大的短板,毕竟非985/211/双一流,如果被卡硬性门槛,别人可能压根不看你到底是哪毕业的。
选调也是,目前社科大有选调资格的省份不算太多,而且各个省份对社科大的认可度还是很不同的,但从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那里得知(包括研究生),社科大的招牌在北京还是用得不错的。只希望几年后有所改观吧,毕竟目前本科毕业生也只有两届,并且量很少。
OK,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样?和大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怎么个看法,值得去上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