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多大
发布时间:2025-01-02 16:11:34来源:中职中专
很多朋友对于五邑大学多大和五邑大学占地面积有多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五邑大学占地面积有多大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图书馆纸质藏书130多万册,电子图书11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
学校现有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独立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共2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教育硕士两个类别共10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
五邑大学 计算机如何
1、信息学院概况
五邑大学信息学院坐落于伍舜德楼,该楼由五邑华侨伍舜德先生捐资建造。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由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和交通工程系合并形成。其中,电子工程系于建校之初1985年成立,拥有无线电技术(1986)和电子计算机专业(1986)。无线电技术专业1994年规范为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规范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计算机专业1990年规范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3年创办了多路通信专业,并于1994年规范为通信工程专业,2006年该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5年被批准为第二学位专业。计算机工程系成立于1989年,拥有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0),1999年规范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被批准为第二学位专业。交通工程系成立于1993年,拥有交通运输专业(1993),1999年规范为交通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创办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学院经过重新整合,将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和交通工程系分别调整为通信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其中,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系2002年创办了软件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2003年创办了自动化专业。目前,信息学院共有八个专业,为学校最大的工科院系。其中,通信与电子工程系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三个专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拥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和自动化三个专业。
1.1专业设置
信息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信息学院专业设置
批准时间
备注
通信与电子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1999
无线电技术(1986)
电子工程(1994)
通信工程
(广东省名牌专业)
(第二学位专业)
1994
(2006)
(2005)
多路通信(1993)
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二学位专业)
1999
(2005)
电子计算机(1986)
计算机及应用(1990)
软件工程
2002
网络工程
2002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1999
交通工程
1999
交通运输(1993)
自动化
2003
1.2学科建设
信息学院学科建设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学院学科建设情况
硕士点、学科、中心名称
批准时间
硕士点
信号与信息处理
1998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998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20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3
通信与信息系统
2005
校级重点学科
信号与信息处理
1996-1999(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0-2002(校级重点学科)
2003-2006(校级重点学科)
2007-现在(校级重点学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00-2002(校级重点学科)
2003-2006(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2007-现在(校级重点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7-现在(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6
研究生同等学历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06-2008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06-2008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2008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8
江门市工程中心
江门市嵌入式技术及应用工程中心
2008
校级工程中心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2007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心
2007
电子工程系1987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50余人,1995年开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目前,学院拥有五个特色研究方向:人机自然交互中的生物特征信息处理、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模式识别与智能信号处理。其中,在高速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智能控制理论应用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以及在桥梁状态监测领域的研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曾主持“863”项目2项,成为“江门市语音识别成果转化基地”的主要技术力量。
1.3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名,教师95名。其中,教授11人,占11.6%,博士有21名,占22.1%;已形成一支结构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团结合作、年富力强的学术队伍。
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达100%;每位主讲教师平均每学年承担两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副高以上职称的主讲教师占全院教师的36.84%。学院56.16%的教师承担了校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与科研项目。
1.4学生管理
学院党总支以学校党委为领导、与学生处和团委密切合作,充分发挥班导师、学生辅导员、新生导师和专业导师的作用;通过学生会、团总支和自律委员会,认真执行学生三会目标管理制度;构建了以院党总支为核心、班导师为主体,学生辅导员、新生导师和专业导师密切配合的全员育人体系。目前,学院拥有班导师62名;新生导师55名,师生比为1:8。拥有学生党支部6个、研究生党支部1个、教工党支部4个。学生党员300人,入党积极分子近300人。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290人,专科生73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479人,在校硕士生108人,总人数2950人。
1.5教学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学院按八个专业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八个专业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教研室主任兼专业负责人;并设立了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同时,学院还成立了跨学科跨专业的院教学委员会、院学位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与学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院还建立了网站,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了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在学校网页建设评比中名列第一。
1.6教学科研
近年来,获教研教改立项40余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0余篇;获校级以上教学奖15项。获科研立目100余项,经费达340多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出版教材著作16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在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70余篇;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成果鉴定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
学院教师获各种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称号60余项。其中,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2007年江门市第四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1人;2008年“江门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1人;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2人。
1.7合作交流
近三年来,院派出访问、进修教师近50余人次;学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近30余人;聘请兼职教授等30余人。学院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关系,如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同时,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合作密切。
2、目标与定位
学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主线,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争取在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服务社会方面取得明显成就,把学院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院。
学院结合广东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以“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努力实现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3、学院特色
信息学院的特色可归纳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并实施了信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特色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
3.1构建并实施了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学院以课内实验、认识实习、独立设课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第一课堂,结合开放性实验室、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创新基地、社会实践、教师科研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构建并实施了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年来,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考研率居于全校之首;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比较高;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95%以上,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3.2构建并实施了信息类专业大平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学院根据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与多学科优势,针对八个专业,构建并实施了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5个课程模块:⑴公共基础课程模块;⑵信息类专业大平台课程模块;⑶专业主干课程模块;⑷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⑸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块。
信息类专业大平台将计算机、电子、系统专业基础融为一体,突破了专业局限,实现了多学科综合与交叉,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提高了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4、努力方向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强教”的落实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以教研室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注重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的引进。
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学院办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设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形成“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的兴院精神。
4.2加强专业建设,争创名牌专业与精品课程
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各专业培养计划,调整不合理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并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推出一批新课。同时,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专业方向,专业或专业方向依托学科、硕士点、工程中心或研究所。
努力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成广东省名牌专业,争取更多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争取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3加强学科建设,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努力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学科,进一步增强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大服务地方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使教师“人人进学科、人人有方向”,主动把学院融入“珠三角”的发展范畴。
信息学院是一个具有工作实效和高昂人气的团结集体,将依托重点学科群和工程中心创新平台,坚持产学研结合,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动力,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努力将学院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摘自五邑大学官网
敬请参考!
祝君好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