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

导航

大学分析 > 招生问答 >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

发布时间:2024-11-01 22:11:37来源:中职中专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的知识,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代码是多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代码是多少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代码是: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四川2011计划;

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的中医药大学。

扩展资料: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有国医大师3人,首届全国名中医3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2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四川省第二届杰出人才奖1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13人,四川省万人计划专家14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累计10人。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是什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代码: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扩展资料:

招生计划:

1、我校按照学科发展方向、专业发展定位、考生志愿填报、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统筹安排各专业招生计划。

2、我校安排部分预留计划,预留计划数量及使用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市、区招生录取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专业录取的特殊要求和限制条件

1、体检要求: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前提下,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从医学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特殊要求考虑,从对考生负责、维护考生利益的原则出发,再次强调对考生身体状况的特殊要求,并做补充说明。

(1)考生患有《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所有专业不予录取;

(2)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藏医学、藏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运动康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

(3)考生患有第三条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第9项中列出相关疾病,慎重报考我校医药类专业;

(4)肝功能异常者慎重报考医学类专业;

(5)我校为医学院校,新生入学后将进行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异常者,必须在2周内到具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取消入学资格。拒绝做鉴定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

(6)考虑到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学校建议肢体功能障碍考生慎报我校医学类专业。

2、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3、建议报考本校护理学专业的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2米;建议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男生身高不低于1.65米,女生不低于1.58米。

4、藏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藏语教学和答卷;除藏医学专业外,报考我校其余专业考生,均需适应汉语教学和答卷。

5、高水平运动队、地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协作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依据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代码是多少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63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筹)、第三附属医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附属眼科医院

合作共建附属医院: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临床医学院、附属重庆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遂宁中心医院/遂宁临床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临床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西区)/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康复临床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科建设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

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药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民族药学、眼科学、中医眼科学、护理学、护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妇产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妇产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药信息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3个):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

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23个):临床中药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温病学、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民族药学、中药炮制学、中医神志病学(培育)、中药毒理学(培育)、中医药信息学(培育)。

四川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四川省级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外科学、方剂学、生药学、民族医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四川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中医内科学、生药学、方剂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针灸学、方剂学、中医眼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医疗学。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卓越工程人才”计划专业(1个):制药工程。

四川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单不全)。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医学信息工程、制药工程、预防医学、藏医学、藏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市场营销。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7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藏医学。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31门):中医耳鼻喉科学、康复疗法学、推拿学基础、中医儿科学、中药鉴定学、中医诊断学、伤寒学、骨与关节损伤、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刺法灸法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护理学基础、经胳腧穴学、中药炮制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方剂学、基础护理学、中医思维原理、药用植物学。

科研项目

近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人才培养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学生荣誉

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1个):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

国家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4个):中药学实验室、中医眼科和视觉功能保护实验室、针灸与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中医诊断技能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西南道地药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5个):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实验室、视听生理实验室、中西医结合模拟医院实验室、中医药病毒实验室、时间医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视功能保护研究院、针灸与时间生物学研究室、中药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视觉生理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药剂实验室、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实验室、时间医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9个):中医眼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针灸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资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学中心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医症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代码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代码是多少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