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招生代码
发布时间:2024-12-14 08:17:46来源:中职中专
大家好,关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招生代码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代码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代码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代码是:13594。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Huaxin College of 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石家庄市新乐市,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2016年3月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校园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本科生10604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设置7个系,开设26个本科专业。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邮编是多少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的邮编为050700,该校地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空港工业园区无繁路69号,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二、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简介
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毗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铁站、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校园环境优雅,配备国内领先的教学、公寓等设施,办学条件齐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河北地质大学是原地质矿产部专门培养经管类、地质类人才的一所部属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原国土资源部管理转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13年学校确定为原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依托河北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从河北地质大学选聘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继承和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学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打造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设有地调院、水勘院实训基地、邢台临城、鹿泉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以及会计手工、基础护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40余个实验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018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启课程杯”大陆地区选拔赛,两支参赛队均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一支队伍进军香港,在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97%以上。学院重视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石家庄道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使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慧科教育集团、北京新迈尔教育科技公司等合作,对七个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前即可高质量就业。学院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组织全院师生参加国家级、全国性、省级比赛,获奖共计104项;学院获得河北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吕爽老师荣获“2018年石家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是石家庄市最年轻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学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体系,与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3.5+0.5+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研究生教育。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活跃学生第二课堂。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唐建哲同学被评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教育报》曾对我院开展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在******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八年来,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教育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拥有18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规模,适应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招生办电话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招生办电话:0311-80659066、80659099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简介如下:
1、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Huaxin College ofHebeiGeo University,简称河地大华信学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现任党委书记李春播,校训为“勤奋、求实、团结、创新”。
2、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会计学、互联网金融、工程造价、英语、法学、护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26个专业;有专任教师577人。
3、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1];2016年3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的合格评估。
4、2018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启课程杯”大陆地区选拔赛,两支参赛队均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一支队伍进军香港,在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项目授权数量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
5、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
6、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
7、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代码是多少
河北地质大学代码是1007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学校建于1953年,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0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85年6月,从宣化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办学;1996年5月,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定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历史
宣化地质学校
1953年,由老一辈的地质学家和革命家,选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设置有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是直属于地质部领导的5所院校之一。
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
1955年,学校法定名称由“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改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
1970年,学校校名改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
1971年,改办河北地质学院,学院以省管为主,党的关系隶属院所在地市党委。
河北地质学院
1972年,学院建立地质经济管理系,设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1978年,改为实行地质总局、河北省双重领导,以地质总局为主。
1985年,地矿部决定,河北地质学院迁至石家庄市。
石家庄经济学院
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同时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2016年8月,入选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2022年,《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方案》中,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序列。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88人,其中,49.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80人。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1个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国家示范管理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环境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会计学
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及水资源、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部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校级科研平台,34个科研团队,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以及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
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61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3项,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250篇;出版学术著作11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90余项。
近五年来,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8项,发表科技论文828篇。
2019年,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曹秀玲教授团队申报的《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解咏平副教授团队申报的《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0年伊始,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我校校友侯增谦院士主持、我校教师高永丰教授作为第三责任人的项目——《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我省唯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成果奖。
2020年度,在省级奖项申报中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2020年,李英杰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蛇绿岩套中识别出一套早石炭世典型的洋内初始俯冲岩石组合。其中,前弧玄武岩(FAB)为中亚造山带首次发现。首次明确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早石炭世发生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团队提出的古亚洲洋东南段洋内初始俯冲模型,为完善板块初始俯冲动力学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2020年,丁毅团队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测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发现世界罕见的、保存最完好的、密集程度最高的玛珥式火山口群。对此进一步研究将填补我国地学界对负地形玛珥式火山口的认识空白,在寻找以基性、超基性、金伯利质火山有关的稀缺矿种上有实际意义,研究第四纪火山地质预防灾害发生对国家城市战略布局提供参考依据。该重大科研发现被央视《朝闻天下》、中国科学报、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相关科研成果在核心学术期刊《地质论评》发表。
2020年,季强教授研究团队对收藏于我校博物馆的一件保存较完整的今鸟型类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其为一种比较进步的今鸟型类,并建立了新属、新种——呼伦贝尔兴安鸟。该成果最近在国际SCI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在线发表。
2020年,我校作为第六署名单位的“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入选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13。这是自IGRF开始更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制作的全球地磁场模型,迄今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也是本次12个入选模型中唯一没有采用欧洲航天局Swarm卫星数据的模型。
2021年12月,我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我校栾文楼教授团队所申报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AM真菌-粘土矿物协同体系对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调控机制”成功获批。
2021年4月,我校首次获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课题“全球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该项目由4项课题组成,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承担。我校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张霞博士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该项目中的“全球农业干旱监测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的课题任务。
2021年,科技处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省杰青项目,我校曹静杰教授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模型驱动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项目是我校首个杰青人才项目。
2021年4月,我校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院长尚国琲教授主持的“农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8年季强教授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2021年6月季强教授关于这件古人类头骨研究的文章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he-innovation》杂志发表,并正式将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新人种:龙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重大研究成果予以广泛报道。称这一研究成果是“2021年震惊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人类史前最有突破性的六大发现”“2021年科技界五项重大事件”“2021年九项重大科学事件”,并入选“中国古生物学2021年度十大进展”。
2022年4月12日,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教授、河北省地下人工环境智慧开发与管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曹秀玲主持的“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奖励大会。
合作交流
截止2022年4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
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上海市地质调查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关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招生代码和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代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