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4-12-23 05:16:11来源: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它的办学实力和教学质量如何?让我们深入了解其基本情况。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自2001年创立以来,该学院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语言学领域的优势地位。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该学院已经成为以文学学科为主,语言学科专业为优势,同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拥有广泛的学科设置,包括英语、翻译、德语、法语等语言专业,同时也涵盖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学校共设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虽然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并非985或211工程学校,也尚未被列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但其办学层次依然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的主管单位是重庆市教委,两个校区均建有现代化的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资源丰富,电子图书阅览平台和多个全文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海洋。
学校的网络设施也十分先进,双万兆核心、万兆骨干的网络架构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与学习平台。两校区的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和近万个校园网络信息点更是展示了学校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是一所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语言学科专业优势明显,同时也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对于追求语言学及相关领域学习的学生来说,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优秀学府。专任教师数量,教学荣誉,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多元化。
学校拥有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三分之一,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比近70%。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重庆市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优秀教师等20余人。各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均配备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每个专业均配备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近三年,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学科专业比赛中获奖80余项,特别是我校教师分别荣获“外研社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总决赛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一等奖;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和进京作品展;音乐学院教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决赛入围奖和全国高校音乐教师声乐大赛金奖。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开放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教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运行,健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施质量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外国语言文学被列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培育)学科,英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英语专业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加强教学实习实训,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规定,建有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等实习实训中心36个,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多个。
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承担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十项,校级教改项目240余项;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国内第一所“智能语音翻译学院”,与重庆华龙网集团共建“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与重庆(国家)广告产业园、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开展校企合作,与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共建“外语翻译人才库”、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开展ETIC国际人才项目等共建合作。
近年来,本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及重庆市科研项目近百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近千篇(件)。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5600余人。办学以来,致力于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参加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过级率逐年提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5%左右,学生在国家级及市级学科专业、文体竞赛中获奖400多项,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或前三名的奖项200余项。艺术学院毕业吉克隽逸走红歌坛,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红瑜引领30多所高校1.2万名大学生创业,2017届毕业生黄超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自强之星”称号。2024年,英语学院在校生张梓康荣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季军。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美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15个国家的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1000余人,充分体现了学校“外语+”和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为表彰学校在2016年对意中关系的友好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我校“2016年度金椒奖”。以下是伪原创后的内容:
学校办学近二十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多位重要领导如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等曾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还荣获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如“全国民间先进组织”、“2017年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24年中国民办教育创新示范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以及“重庆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殊荣。
迈进新时代,学校积极响应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适应并服务于开放合作的重大需求。学校遵循高等教育的使命,以“人才培养、科研探索、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纲领,秉承“厚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并弘扬“拼搏、团结、奉献、包容”的重外精神。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在改革开放创新的驱动下,学校追求争创一流的目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学校培养的“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广受好评。
学校以重庆为立足之地,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努力建设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人文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广泛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学校将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