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必背古诗文歌曲篇目及解题思路

导航

大学分析 > 师资力量 >

2024高考必背古诗文歌曲篇目及解题思路

发布时间:2024-12-22 19:42:17来源:

2024高考必背古诗文歌曲篇目及解题思路

一、高考古诗文篇目一览

###必修篇目(10篇)

学考与高考共同要求:

1. 《论语》部分内容

2. 《劝学》(出自《荀子》)

3.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 《师说》(韩愈)

6. 《阿房宫赋》(杜牧)

7. 《六国论》(苏洵)

8. 经典古诗文篇章(如《赤壁赋》等,具体为苏轼的作品)

9. 传统诗词(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选择性必修篇目(10篇)仅限高考

1. 经典儒家篇章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史传类文章如《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3. 经典哲学论述如《过秦论》(上)(贾谊)

4. 礼乐篇章《礼运》(《礼记》摘录)

5. 抒情名篇如《陈情表》(李密)

6. 古文名篇如《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所作并序)

7. 散文名篇如《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所撰)

8. 历史纪实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创作)

9. 其他古文佳作(例如《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等)

###选修篇目(暂时不考)12篇

虽然暂时不考,但可做为扩展阅读学习内容:

1. 哲学典籍《老子》节选

2. 儒家思想相关篇章如《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

3. 儒家经典《大学》(节选自《礼记》)

4. 其他古代思想家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5. 诗词歌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

###诗词曲背诵篇目(40首)

学考考14首,高考全考。以下是部分篇章:

1. 古诗十九首之一:《静女》与《无衣》(均出自《诗经》)

2. 屈原的《离骚》部分内容。

3. 李白的经典诗作如《蜀道难》、《将进酒》等。

4. 白居易的经典诗词如《琵琶行(并序)》等。

…… (其他篇目根据要求依此类推)

二、针对新高考的复习建议与解题思路指导:

面对海量的背诵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重点把握常考与新增篇目:如2024年开始的新增篇目和有变动的篇目,这些是复习的重点。

2. 理解记忆法: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要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来理解记忆,这样背诵起来更加容易且长久。

3. 定期复习法:定期回顾已背内容,防止遗忘。

4. 制定计划: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完成背诵任务。

5. 题型训练:针对默写题型进行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6. 利用资源:借助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辅助复习。

7.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

三、关于背书与应试的注意事项及问题解决方案:

- 有许多同学担心背诵了却没有在考试中涉及而徒劳无功,这里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文章含义与精神内核,而不只是背诵文字本身。应明确掌握考查目的及要点。针对较难背诵或易混淆的内容,可采取多种记忆方法结合,如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也是成功应试的关键因素之一。

- 自2024年开始的课标更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背诵要求,同学们应关注这些变化并相应调整复习策略。例如,删去的篇目如“氓之蚩蚩”就不再需要花费时间背诵了,而新增的篇目则需加强记忆。对不同篇目的难度和重要性进行评估,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 对于一轮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学们可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复习指导活动以获得这是一篇关于高考语文古诗文解题思路的文章,经过改写伪原创后如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篇章并未被纳入新教材,但却被列入了新高考的背诵范围,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值得注意的是,《报任安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果要背诵全文数千字,确实有些过于冗余了。

对于高考语文古诗文的解题思路,首先需要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因为古典诗词中往往渗透着作者的经历和情感,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比如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一个身处盛唐辉煌,一个目睹了唐朝由盛转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两位风格迥异的诗人。

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各种题材。古典诗词的题材能够揭示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把握其思想感情。例如,写景抒情的田园诗歌、怀古咏史诗歌、托物言志诗歌、羁旅行役诗以及闺怨诗歌等。

在解答诗歌类题目时,需要熟悉诗歌的意象并了解诗歌的意境。必须紧扣诗歌内容来解题,明确考查的角度,如语言分析、形象分析、评价写作技巧、风格和思想内容等。

对于语言的考查,可以记住一些描摹术语,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理解。例如,比喻和拟人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排比可以加强语气;设问和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对比可以强调某些内容;反复则可以加强语气。

要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这是鉴赏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前提。在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意,做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古诗文题目。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