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有哪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5-01-01 03:47:50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名单
2024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北京)
年份 省市 类型 专业 科类 批次 计划数
2024 北京 中外合作 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 综合改革 本科普通批 10
2024 北京 中外合作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生物过程工程) 综合改革 本科普通批 6
2024 北京 中外合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双学位、机器人方向) 综合改革 本科普通批 6
2024 北京 中外合作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中意设计双学位) 综合改革 本科普通批 3
北京化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中美)
本专业为3+1模式,即前三年在国内学习,第四年赴美国底特律大学学习。它是我校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底特律大学优势专业“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的融合。学习设计智能系统及智能产品的基础原理,融合机械与控制所需的传感、驱动和计算,实现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最优化。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适应我国在航空、汽车、制造业、通讯、电子及医疗等多个行业对此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可顺利衔接国内外机器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习。毕业生享有进入外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优先权。
2. 生物工程‖生物过程工程(中美)
本专业为中美双方共同培养,前三年在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及相关学院学习,主要进行公共课、基础课的学习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第四年根据前三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可在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及相关学院继续学习部分专业课,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赴美国底特律梅瑞尔学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两个学院分别独立进行教学管理,独立进行考试考核,学生可互相选修对方学院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由双方学院共同承认学分。学生也可选择双方学院教师共同开设的某些专业课程。美方将派出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学生第四年出国学习期间,美方将提供奖学金。学生完成学业后,经考核将获得中美双方学士学位。本文描述了三个不同的教育模式和领域,涉及到生物工程、工业设计和化工与制药类。这些领域都采用了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生物工程领域,该文本提到了3+1模式,即结合本校大化工特色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优势和纽约州立大学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个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炼制、生物资源与生物能源、生物催化、新型生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融合化学工程基本课程和知识,学习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相关的知识技术。毕业生将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可顺利衔接国内外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能源、化学、化工等专业方向硕士学习。
在工业设计方面,该文本提到了“4+0”培养模式,即四年课程均可在国内完成,在读期间可申请到合作大学交换学习。该模式100%引进大学优势专业“产品与船舶设计”工业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合作培养,使学生掌握表现基础、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产品图像设计、主题设计、主题产品图像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程并进行大量设计实践。毕业生将具有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知识和技能,具备在互联网、电子、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交通、家居、家用电器、奢侈品等众多行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以及研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在化工与制药类方面,该文本提到了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理念的两阶段培养模式。前三年为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外语能力;后三至四年为工程师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理论,并通过企业实习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对应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学制,学院前四年为本科教育阶段,后两至三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该模式旨在培养满足国家大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需求的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面、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精通多国语言,胜任大型跨国公司或化工行业国际工程开发和协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化工领域高水平工程人才。
在学历及文凭方面,该文本提到了学生在完成前三年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工程师阶段学习之前,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跨阶段人才选拔与培养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从第四年开始进入工程师阶段培养,达到要求将获得多个证书。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可继续在本院完成第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完成四年本科阶段学习后,达到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要求和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将获得相关证书。
在学科优势方面,该文本提到了学院采用大类招生,基础教育阶段不分专业,工程师教育阶段开设三个专业方向。所有专业方向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所属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