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有多少钱

导航

大学分析 > 师资力量 >

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有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5-01-04 18:28:12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有多少钱

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国家资助、地方资助和校内资助及社会资助等多个方面。对于国家资助方面,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均有明确的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或比例。地方资助涉及广东省的各种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视具体申请和审核通过的名额而定。校内资助包括困难补助、校内奖学金等,社会资助方面则包含多种奖助学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具体内容还请登录华南农业大学官网进一步查询。一文虽然梳理详尽但较为冗长,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将以上奖学金信息分条罗列并予以简明概括: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丰厚多样。各类奖金金额不等,最高可达一次性奖励金额数万元不等;地方和社会各界也有资助项目覆盖在校困难学生。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华南农业大学奖助学金政策的具体信息,请登陆学校官网查询。同时提供表格详细列出各项奖学金设置及具体金额等细节信息。】通过您的文笔对这段文本进行重写改写之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应该是怎样的呢?重新阐述文章主要内容并适当添加新的元素以丰富文章内容。\

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概览:

华南农业大学为广大学子提供全面多元的奖学金政策,包括国家、地方、校内及社会资助等几大类别。下面为你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一、国家资助:

1. 国家奖学金:针对优秀学生,一次性奖励金额为8000元,具体名额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下达的名额确定。

2. 国家励志奖学金:为鼓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名额亦由广东省教育厅确定。

3. 国家助学金: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每年资助金额在2000-4000元之间,分为多个档次,人均资助标准不低于3300元/年。

4. 国家助学贷款:根据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8000元/年,无额度限制。

二、地方资助(以广东省为例):

1. 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最高不超过6000元,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的名额确定。

2.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资助:每年10000元。

3. 广东省“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一次性资助15000元。

4. 其他相关地方资助项目,具体金额视申请和审核而定。

三、校内资助:

1. 困难补助:提供100-10万不等金额的补助,无额度限制。

2. 校内奖学金:设有一、二、三等及单项奖,金额分别为3000元、2000元、1000元和500元,对应比例分别为2%、6%、10%和1%。

3. 勤工助学:提供固定和临时岗位,根据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薪酬。

4. 学费减免:减免50%学费,无额度限制。

5. 竹铭计划专项:提供约每年10万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提升项目。

四、社会资助:

涵盖多种奖助学金项目,如周大福奖学金、中国扶贫基金会助学金等50多项,奖助标准为2500-6000元不等,具体名额根据资助方协议确定。

华南农业大学奖学金设置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登录学校官网查询。同时提供的表格详细列出了各项奖学金的具体设置及金额等细节信息,方便读者查阅。华南农业大学概览

华南农业大学,被广大师生简称为“华农”,是一所坐落在亚热带区域的重点大学,尤其擅长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这所广东省人民与农业农村部携手共建的大学,不仅是广东省“211工程”以及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重要成员之一,而且得到了国家的多重认可和荣誉。它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农业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实施“三全育人”改革试点的大学之一,致力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全国示范高校。学校还荣获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称号,是实施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它还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成员单位。学校也是粤港澳高校联盟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

华南农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前身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办于世纪之交即二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正式创立于清宣统元年)。自那时起,学校历经多次演变和改革。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与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部分组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在随后的岁月里,学校逐渐发展壮大并受到农业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二十年转型时期(约二十一世纪初的零零年代末期),学校归属从农业部管理变为归广东省管辖之后进行了大量更新和完善改革内容进而逐步形成如今的规模和水平从本世纪初始时真正意义上的命名为华南农业大学以来该校一直保持不断进步发展的态势直至如今也仍旧不断追求学术进步以及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前行。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