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官学院排名全国第几位
发布时间:2025-04-16 17:59:06来源:

广东警官学院的排名情况解读
近期,众多学子对广东警官学院的排名表示关注。大学排名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为学子们选择学府提供参考。透过不同的排名标准,我们可以洞察各校的真实实力,结合个人分数做出明智选择。本文为广大考生整理了广东警官学院的全国排名信息,仅供参考。
在最新发布的排名榜单中,广东警官学院位列全国第719位,超越了许多兄弟院校,其中在全国政法类高校中排名第16位。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广东省内的排名也表现出色,位列第40名,仅次于广州航海学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该学院在不同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中的历年排名情况。
一、广东警官学院全国排名概览(近三年)
1. 软科版全国排名:根据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广东警官学院在2024年全国排名第504位。以下是其详细排名信息:
|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 | --- | --- | --- | --- | --- |
| 2024 | 504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政法 | 省属 |
2. 校友会版全国排名:按照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广东警官学院在2024年全国排名第452位。以下是其详细的历年排名信息:
|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 | --- | --- | --- | --- | --- |
| 2024 | 452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政法 | 省属 |
| 2024 | 379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政法 | 省属 |
| 2024 | 380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政法 | 省属 |
二、广东警官学院省内排名一览(2024)
在广东省内高校中,广东警官学院的排名紧随广州航海学院之后,位列第40位。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该学院在广东省内的优秀教育实力和影响力。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学府时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一、表格内容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39 | 广州航海学院 | 理工 | 广东 广州市 | 公办 | |
40 | 广东警官学院 | 政法 | 广东 广州市 | 省属 | 公办 |
二、广东警官学院在政法类高校中的排名
在政法类高校排行中,广东警官学院仅次于重庆警察学院,排名第16位,排在河南警察学院之上。
政法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15 | 重庆警察学院 | 重庆 沙坪坝区 | 省属 | 公办 |
16 | 广东警官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省属 | 公办 |
17 | 河南警察学院 | 河南 郑州市 | 省属 | 公办 |
三、广东警官学院简介
广东警官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公安厅,教育教学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2008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学院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院是广东省公安机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安民警培训基地、公安部警务实练基地和外警培训基地。在70年余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服务政法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安智库的作用,构建了具有广东公安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政治建校、警务化管理、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实战化教学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工共计654人,其中专任教师327名。在这些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共计252人,高级职称者则有151人。我们还拥有7个省部级教学团队,以及多名优秀教师,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及省部级教学名师共计16人。我们还有两位全省公安机关十大金牌教官,三位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以及四十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我们的教师团队中还有十二位兼任其他高校的硕博士导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原则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的精神,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忠诚、责任、服务”的校训,以智慧新警务为龙头,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我们将致力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宏伟蓝图,我们将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教育机构,我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我们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还将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创新,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相信,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