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奖学金有多少钱

导航

大学分析 > 师资力量 >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奖学金有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5-03-07 04:25:55来源: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奖学金有多少钱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奖学金金额解析

你是否想了解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的奖学金金额是多少?以下是来自权威招生网站的信息整理,包含了关于奖学金、助学金等多方面的详细信息,涵盖了国家资助、地方资助以及校内资助等各类资助方式,为大家提供全面的参考。

在这所学院,奖学金的金额是根据不同的评定标准和资助来源进行划分的。国家资助和地方资助的奖学金金额相对较高,反映了学院对于优秀学生的高度认可和鼓励。校内资助则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步情况,通过不同的资助方式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多元需求。

想要了解具体的奖学金金额以及申请条件,建议前往学院官方网站或相关招生网站查询详细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学院的招生部门联系,获取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资讯。祝愿你能够顺利获得心仪的奖学金,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注入更多的动力。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的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 | --- | --- |

| 国家资助 | | |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全国共奖励6万人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约占大二大三在校生人数的4.5%,每年约135人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 在校生15%(一等2%;二等10%,三等3%)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纳学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 | 每人不超过6000元 |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

| --- | --- | --- |

|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 每生每年10000元 |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

| 广东省“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 | 专科生一次性资助10000元,本科生一次性资助15000元 |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

|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资助 | 每人每年7000元 | 根据实际入学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名额确定 |

| 广东省参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

|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 | 退费标准为本专科每生每年8000元(艺术类、特殊教育12000元) |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

校内资助

困难补助:一次性发放2000元,一学年不超过4000元;无限制

特别困难春节慰问金:500元;在校生5%

校内奖学金:每年:一等2000元;二等1200元;三等800元;30%(一等5%,二等10%,三等15%)

技能赛奖学金:60-10000元;无限制

培优奖学金:60-5000元;无限制

国奖推荐奖学金:按分数高低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3000元奖励;每院系一名

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每月约300-350元;临时岗位:每小时12元;约280个岗位

学费减免:减免200-600元;无限制

助力成长资助:服务型200-355元/个;商贸型355-555元/个;科技型555-755元/个;无限制

专升本(3+2)资助:155-255元/门;无限制

专升本(自考)资助:每科155-255元,最多不超过155-255元;无限制

技能提升资助:每证255-355元;无限制

公益活动资助:25-65元/生;无限制

社团会费资助:社团会费77%;无限制

困难学生应征入伍资助:报名成功未入伍22-33元/人;正式入伍者122-233元/人;无限制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33-66元/人;无限制二、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简介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2011年2月。学校也是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东侧,拥有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校园基础设施完备,是读书治学、修心养性的理想场所。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广州为基地,服务湾区、满足都市产业及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弘扬“以真实求知,以善美修行”的校训,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强调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致力于成为“省内优质,国内知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