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导航

大学分析 > 师资力量 >

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发布时间:2024-10-29 05:07:16来源:

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下是我爱搜学招生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3篇),供您查阅。

1.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篇一)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2.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篇二)

好喜欢文字,尤其是那种作者用心写出来的文字,不掺杂半点矫情,完全是本性的流露。

曾经,我只是文字对岸的一个信徒,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那些珍宝,从来不敢对它有半点亵渎,害怕由于自己的不慎会玷污了那一片神圣。

可是,对岸迷人的风景一次次冲刷着我的心田,渴望填满了意念。我屏息凝神,奋身越过不自信这道坎,提起笔,勾勒内心的世界。

听人说,自己是自己的敌人。本来以为跨过不自信的坎,一切就会如所料想的那样,但现实告诉我,我错了,而且大错特错。没有人可以建造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而这旅途中,一味模仿是最难跨过的坎,只有发现自己,文字才会被人奴役。否则,你只能是文字的奴隶。

君不闻“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想成为文字的主人,不模仿是不行的,但要分清模仿和一味模仿的区别,却要靠亲身体验。

王安石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不正是模仿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吗?我读过李白的天真浪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读过杜甫的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读过李清照的凄苦愁思,“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可借前人之力,登上升级之梯。穿越创意与独立思考的航道

面对自己打造的“灵魂渡船”,心中萦绕着“必须超越模仿的束缚”的忠告。这艘船的元素如此独特:船帆是李商隐笔下的情感之风,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韧;船舷则融入了陆游的时光感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哀愁。这些元素并未能将我引领至一个和谐的航程。我,是否仍然困于模仿的桎梏之中?

不经意间,我读到了一首诗:“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仿佛心头的回声,我是否也曾经这样,用模仿的笔触去书写并不真挚的情感?内心的答案却是肯定。

我逐渐领悟到,要想穿越模仿的航道,核心在于以个人的感受为铆钉,将心中的情感串联起来。这便是我前行的方向。

我收集起自己的情感露珠,将之锻造为坚毅的船帆;我淌下努力的汗水,将其化作勇敢的船舵;我采撷思想的火花,点亮智慧的明灯;我拾起内心的感激之情,让它成为我前行的力量。

在变幻莫测的生活海洋中,我守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会感到孤独;面对风起云涌的前路,我无畏寂寞。每一个浪头都成了我前行的助推器,我的小船坚定前行。此刻,我深知我已超越了作文模仿的桎梏,以真心写作,从长久的困惑中挣脱而出。

篇三:父爱的坚韧与生命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一个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人。他早年便经历了生活的磨难,独自一人踏上生活的征途。从看牛到通信员,再到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最后在供销社工作,他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和努力。

父亲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面对多次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他都能奇迹般地康复。尽管身体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如今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活跃在生活的舞台上,为家庭付出着辛勤的努力。

父亲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其中最为难忘的是那句“必须分清公家与私人!”这不仅仅是他作为经理的职责所在,更是他一生坚守的原则。在我还年少时的一次谈话中,父亲就教导我要明确公私分明的重要性。那天我明白了不只是物品上的区分,更是道德和价值观的界限。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人生的真谛。

正是这样的父爱与生命的坚韧让我深感敬畏。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无论生活如何波折曲折,只要保持内心的坚韧与正直,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支撑着父亲的人生道路,也成为了我的人生灯塔。自1984年起,父亲开始担任基建仓库保管员的职务。在那一年,我们家开始建造房屋,但我们并没有占单位的半点便宜。我们从仓库借用了十多根杉木来支撑模板,并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归还。在一次将杉木从二楼撤下准备运回仓库的过程中,父亲不幸从楼上摔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亲戚试图从仓库拿走几包水泥,但被父亲严词拒绝。这引起了单位上一些人的误解,认为我们家建房肯定占了公家的大便宜。在父亲因伤病提出提前退休并进行盘底交接后,一切真相大白。仓库账目清楚,实物齐全,升溢16万多元。

这16万元的升溢,对于当时的基层供销社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后来,供销社主任亲自上门慰问父亲,并感慨地说差点冤枉了一个好同志。父亲在解释自己的行动时表示,“我建房借了一大半。我宁可欠账,也不能拿公家的一包水泥、一根钢筋。一个是图个心安,二个是为崽女带过好头。”

父亲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他一生清白、老实,从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情。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占别人的便宜。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已经十分罕见,但在父亲身上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三句话,“把我的骨灰洒到洞庭湖或长江喂鱼!”这是父亲的另一个名言。他看到城郊大大小小的山丘和农村的一些良田里,墓碑林立,对此深感反感。他认为,“死人为什么要跟活人争地?这么争来争去最后我们的后人种什么,吃什么?”

他强烈建议中央重视殡葬改革,在所有党员和养老金享受者中强制推行火葬,而且不留骨灰、不建墓地。他赞赏一些佛教群众的做法,死后把骨灰洒到江湖与水族众生结缘。他强调他死后,“把骨灰洒到洞庭湖或长江喂鱼!”

父亲的话让我读懂了他平凡而多舛的一生,更让我有了人生的标杆。第一句话时时警醒着我,公私分明,清白一生;第二句话时时鼓舞着我,脚踏实地,老实一生;第三句话则时时鞭策着我,无私无我,豁达一生!

顶礼我父!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