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蚕丝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4-11-15 10:31:48来源:高职搜学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中投入资金大,现有各类教学用计算机400余台,历届毕业生深受市场欢迎。
**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目标**
通过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有技术、懂管理,能从事计算机管理、维护、操作等方面的中等专业技术人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电路基础、办公室自动化、编程语言基础、3DMAX、数据库、图像处理、VB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页制作、组装与维护、平面动画制作、ASP动态编程、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环节**
普通话等考实训、英语口语训练、办公自动化实训、网站设计实训、多媒体设计实训、CAD实训、3DMAX实训、硬件实训、网络实训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
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7人(其中外聘教师1人)。任课教师中,高级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1人,助教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方向**
计算机系统软件组装、运行、维护管理,专业程序员;各企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档案、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及办公自动化;广告装潢设计、三维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制作、电化教育;金融证券行情接收、分析、交易,人口、工业、农业普查;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农业大棚管理、环境监测、天文计算;网络组建运行维护、信息管理及数据库建设等。
**计算机网络技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资格中级证书、四川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证书、普通话、书等。
除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四川省蚕丝学校还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商务日语、蚕桑、服装设计与工艺、行政文秘、皮件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室内装饰、机电与电子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等专业。
**四川省蚕丝学校简介**
学校由原中央人民副主席、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先生创办于1913年,至今已有98年办学历史,是四川省最早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之一。1986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蚕丝学校,1999年四川省教育厅根据四川省职业教育规划布局和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同意在保留四川省蚕丝学校校名的增挂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校名,实行一校双名。
100年来,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社会贤达和时代精英先后在学校任教掌校,教书育人。张澜先生就曾两度亲自出任学校校长达十年之久。著名蚕丝专家、教育专家尹良莹先生任校长长达8年。红岩英烈袁诗尧、原四川省副省长张秀熟先生、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先生和陆星恒、吴载德、熊季光、王道容等著名教授和专家都先后在校执教讲学。
**四川省蚕丝学校教师建设**
98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纷纷来校求学,在此接受进步思想和科学技术教育,并从此走上革命和科教兴国的道路。这当中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罗瑞卿、红岩英烈王丕钦、无产阶级革命家任白戈等先辈;有西南农业大学教授易永、许恩远、林元吉、中国蚕研所研究员何斯美等著名专家学者;有四川省移民办主任邓剑等党政领导。更有遍布全国数以万计的战斗在国家建设第一线的行业骨干和中坚力量。以下是改写后的伪原创内容:
学校拥有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超过160名在职教职工,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超过120人,硕士研究生达11人。专业教师队伍庞大,近百名教师中高级讲师近30人,讲师50余人,且拥有双师型教师60余人。
四川省蚕丝学校占地面积广阔,包括老校区和新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272亩,其中新校区占地尤为广阔,达到192亩。教学建筑壮观,拥有建筑面积达45000平方米的设施。实验实习设备总值超过千万,实验实习开出率高达99%。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服装实习车间、皮件实习车间以及金工实习车间等多个专业车间。学校还配备了先进的PLC实验室、电工电子及家电维修实验室等。校园网络发达,拥有计算机600余台,并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服装CAD网络教学系统和输出设备。学校还拥有语音室、图书馆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验收中,学校被赞誉为“师资雄厚、设备一流”,尤其在服装专业设施方面,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四川省蚕丝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包括土地使用证办理、规划、立项、地勘、场地平整、围墙修建等。学生寝室6号楼正在建设中,7号楼也已完成了招标工作,即将启动。新校区还计划建设教职工宿舍,并已完成了报批手续,目前正处于招标阶段。根据规划,新校区将建设成拥有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现代化校园,能够容纳5000名全日制学生和年培训2500名农民工的规模。
四川省蚕丝学校秉承张澜先生的科教兴国、科教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为祖国的强盛、市场经济建设以及“三农”服务。学校始终走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农村工厂的蹲点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近十年来,学校参与了近50项科研课题攻关和实用技术开发,并派遣了大量专业教师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长期进行合作,并为学生提供了赴日本研修和留学的机会。学校还积极与国际友好大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如与日本的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交流和合作办学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改写后的内容仍然保持了原意,但在表述上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具体的例子,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