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育人体系 锻造时代新人——贵阳市2025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在贵阳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18 13:07:05来源:高职搜学网
在六月的阳光里,贵阳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盛事——2025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此次竞赛于6月15日在贵阳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的马王庙校区拉开帷幕,旨在构建“劳动+”育人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当日,市教育局的领导们对此次竞赛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市教育局副县长级督学李玮亲自到场并宣布了活动正式开始。全市范围内的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中职院校的代表队共110支队伍、近3000名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丰富多彩的“劳动盛宴”。
此次竞赛由贵阳市教育局精心策划并主办,赛事设置独具匠心。赛事共分为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和中职组六个组别。每个组别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清洁、收纳、烹饪、营养学以及公益务等劳动项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贵阳市特别增设了学前游园会项目。该项目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爱护自己和健康成长的意识。
在小学组和初中组的赛区现场,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技巧。他们不仅在各项劳动任务中表现出了色,还在比拼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展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而高中组和中职组的比赛则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技能创新,学生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此次竞赛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市教育局还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校医协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活动现场,不仅有技能比拼的激烈场面,还有许多温馨的瞬间。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讲解护牙知识时,穿起白色“大褂”,当起了小小牙医,为大家传授护牙小知识。而高中组的同学们则穿上了民族服饰,推销起了贵州的特色产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通过此次竞赛,贵阳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了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全市的劳动教育全学段覆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还提高了劳动的育人实效。
未来,贵阳市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推动劳动教育与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融合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科学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结合,让这场比赛成为了学子们口中的“科技盛宴”。初中的学生们纷纷扮演起了导弹专家的角色,认真地准备并启动了“东风导弹模型”,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的氛围中。初中的裁判长指出,这个项目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了科学原理,更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国防观念。
为进一步使学生们领略贵州大地的瑰丽与震撼,组织方特地在中职组的比赛中增设了“‘桥’见贵州,‘桥’见希望”的模型搭建项目。通过使用纸张、木板等材料,学生们亲手设计并搭建了一座座桥梁模型,仿佛在体验着贵州桥梁建设的伟大历程。
对于这一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贵州高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刘祥榆有着深入的理解。他认为,通过劳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接触和了解桥梁建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到贵州桥的雄伟之处和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生发展与指导研究室副主任厉飒则强调了劳动教育的更深层次意义。他表示,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观培养。为此,此次活动特别融入了“学生手卡”这一多元评价方式,旨在记录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同伴的认可以及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从而将劳动技能转化为劳动素养。
在游园会现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手中的“小星星”成为了最美的风景线。这些星星是对孩子们优秀表现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爱的表达。通过游园会这一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幼儿的劳动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参赛的乌当区中等职业学校的韩润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劳动技能竞赛让他更加认识到劳动的不易和光荣,未来他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劳动,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于这次竞赛活动,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对学校劳动教学水平和学生劳动技能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贵阳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近年来,贵阳市教育系统始终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发挥“校家社”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贵阳市教育局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他们计划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并深入推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发展。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