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称:泉州新生儿“被烤死”一说恐怕站不住脚

导航

职校新闻 > 招生问答 >

医学界称:泉州新生儿“被烤死”一说恐怕站不住脚

发布时间:2024-11-02 01:36:13来源:中职中专

医学界称:泉州新生儿“被烤死”一说恐怕站不住脚       7月18日,网上传出一组新生儿后背皮肉开裂的照片。名为“福建泉州儿童医院烤死新生儿”的微博称,泉州市儿童医院将一名新生儿放保温箱里,因温度太高,患儿被活活烤死。接下来的几天里,该事件持续发酵。

      患儿病历显示,其CRP(C-反应蛋白)实验室检测值高达7.44毫克/升,PCT(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值高达50毫微克/毫升,提示存在严重感染,经福建省、泉州市专家初步认定,患儿是因感染致死。

      专家认为,患儿可能因感染葡萄球菌导致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但必须根据尸体病理解剖和相关病源体检验方可确定。可是,在7月20日,患儿的遗体已被火化。公众期待的真相虽然永远也无法展现,但是医学界人士判断,“被烤死”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

      网曝新生儿“被烤死”

      据媒体报道,这名女婴出生于7月6日,泉州市儿童医院医生称,该女婴出生后因缺氧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治疗,7月17日上午心跳减弱、病情危急,医生从8时抢救到14时,最终告知家属抢救无效死亡。

      泉州市卫生局称,女婴因“新生儿脑病”和“心肌损害”,转该院ICU住院治疗,17日死亡。患儿家属发现遗体背部皮肤异常,对医院的诊疗提出异议。

      新生儿家属称,7月17日下午,在为孩子遗体换新衣服的时候,发现宝宝的背部、臀部及腿部都有明显的“烧伤”痕迹。院方解释为感染所致,但家属怀疑是恒温箱的温度太高导致婴儿死亡。

      “暖箱”变“烤箱”可能性不大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7月18日晚,泉州市技术监督局选派专家对封存的涉事保温箱进行质量检测,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波动度符合JJF1260-2010《婴儿培养箱校准规范》要求。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唐军表示,在保温箱运作正常、医务人员监控规范的情况下,保温箱“烤死”新生儿的可能性不大。

      唐军说,医务人员对进入保温箱的新生儿要定时喂奶、换尿布,人工观察孩子的皮肤颜色、动作反应、生命体征,有的孩子还需接上监护仪器,实时监控各种生命体征。“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监控。”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发布过一组数据:自2002年~2011年,共收到有关婴儿培养箱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32份,其中温度失控167例、通风系统故障50例、划伤4例。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以上数据来看,虽说婴儿保温箱的故障发生率极低,但“温度失控”确实是此类医疗器械容易出现的故障之一,值得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的医疗机构重视。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或为罪魁

      正当许多网友根据家属曝出的照片,认定新生儿是被“保温箱烤死”时,18日晚,名为“医者在途”的网友发文质疑,指出婴儿被烤死的可能性很低,并提示不能排除是由一种叫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疾病所致。文章一经发布,就被众多医学专业人士转发。

      至此,一种几乎不为人知的急性皮肤炎症——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走进人们的视野。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新生儿既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在产道被感染,也可能是在医院被感染。”某大型三级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表示,该病主要见于小于6岁的儿童,尤其新生儿多见,大都突然发病,是小儿皮肤科少数几种急性病之一。发病初期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躯干及四肢近端。

      该主任表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表现为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外观上状似烫伤,皱褶部位明显。病情轻者1周~2周后痊愈,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对这类患儿最好参照药敏实验结果,及早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强护理,因为护理妥善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另有网友认为,婴儿尿布内外皮肤创伤程度类似,不符合灼伤时衣服内皮肤一般较裸露皮肤受伤更轻的规律。

      还有不少人认为除SSSS外,新生儿坏疽也可能造成类似病变。

      理性对待才可接近真相

      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患儿死因已经被舆论定义为“烤死”,在广泛传播中,引得群情激奋。专业人士则认为,媒体应该采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以在残酷表象下寻求合理的医学解释。

      采访中,有医生表示,舆论场中的对立,首先与医患信息不对称有关。患方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同时出于对医院和主管部门的不信任,发生医疗纠纷后,倾向于用容易吸引眼球的手段来博弈。可以说,出现这样严重的对立,还是源于中国医疗领域长久以来的弊病积累。

      而在这次事件中,不少医疗界专业人士也积极利用自媒体传播自己的声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认为,公众应该理性看待这类事件。如果只被愤怒的情绪牵着走,很可能先入为主,忽略常识,离真相越来越远。

      杨淑霞说,在这次事件中,令人欣慰的是,专业人士在网上发声,普及医学常识,与公众冷静沟通,建立了判断事件的新坐标系,使网上的观点没有一边倒。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期望专业声音的影响更大一点。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