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24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章程

导航

单招新闻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24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章程

发布时间:2024-12-14 15:14:32来源:中职中专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24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工作的通知》(渝教招发〔2020〕24号)等有关政策及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院2020年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的高职扩招专项招生。

第二章  学院概况

第三条 学院全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第四条 学院代码:5042

第五条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六条 办学层次:高职(专科)

第七条 学习形式:全日制

第八条 办学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科龙路8号(邮编:404155)

第九条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第十条 学校概况:重庆三峡职业学院1936年建校,2003年组建高等职业院校,是重庆市唯一一所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学院占地面积430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重庆市首批优质高职立项建设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学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院是重庆市农机高端应用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基地、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万州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43个专业,有教职工近500人,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00人,已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35名。

学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院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设有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工作站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与中兴通讯集团校企共建“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与好利来华中公司共建的“好利来烘培实训中心”;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新零售人才孵化基地”。学生连续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共14项,二等奖共39项,2019年获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3项获奖成绩位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奖牌榜第8名。

当前全院师生员工正秉承“德厚学勤、技高业精、工于继承、志在创新”的校训,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办学特色,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农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建设重庆前列、行业领先、全国一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而不懈奋斗!

第三章  招生对象、计划及收费标准

第十一条 招生对象:本次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只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应届毕业生不得报名。报名人员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须具有我市户籍;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须具有我市户籍或在渝务工6个月及以上(在渝务工证明应以劳动合同证明、在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为依据)。

第十二条  招生计划:我院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市教委和市教育考试院审核公布的信息为准。我院可在高职扩招专项招生计划总量内,根据生源情况在各类型、各专业(或专业类)间互相调剂。

第十三条  收费标准:扩招各专业学费、住宿费等各项收费严格执行重庆市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各专业具体收费标准在我校招生网(http://www.cqsxedu.com/dz/)和《新生入学须知》上进行公布。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院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四章  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及录取

第十四条 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4日—26日

(二)报名地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行政楼107)

(三)报名材料:报名时,考生需交验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力)证明、《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信息表》和相应身份证明等材料。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本人报名身份。同一考生如符合多种身份资格审核认定标准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作为报名身份类别。

第十五条 资格审核:报名参加我院高职扩招专项招生的考生资格由我院初审,由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复核。所有考生资格均以市级相关部门复核结果为准。对于以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有关材料等手段取得高职扩招专项招生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其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

第十六条 志愿填报:志愿填报与报名基础信息采集同步进行。我院对初审合格的报考人员按要求完成报名信息采集,包括基本信息、专业意向、免试资格等。报考我院的考生,不得再报考其他招生院校。

第十七条 专项考试:

(一)考试时间和地点:我院高职扩招专项招生考试工作安排在报名结束后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地点由我院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在我院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二)考试方式:我院高职扩招专项招生采用“文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的考核方式,文化素质测试满分为100分、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满分为200分,总分满分为300分。文化素质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由我院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自行组织,企业员工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文化素质测试,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可免予文化素质测试。对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视情况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免于文化素质测试的考生,其文化素质成绩按 100分计;免于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的考生,其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按200分计。

第十八条 成绩公布:考生可通过 http://www.cqsxedu.com/dz/查询考试成绩,成绩公布具体时间由我院确定并公布。对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于成绩公布日起的3天内向我院申请成绩复核。

第十九条 录取办法:我院依据招生计划、报考情况及考生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总成绩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分专业按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预录取(同分考生录取办法:对文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两门科目总分相同的考生,将对考生按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重新进行从高到底排序,则将排序后高分进行录取;如仍相同,则将这部分考生按填报专业进行全部录取),并为通过市级相关部门资格复核的考生办理录取手续。免试录取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工作的通知》(渝教招发〔2020〕24号)有关规定执行。考生一经录取不得改录、退录。

第二十条 志愿征集:如遇录取时计划未满额,我院参加志愿征集工作,征集志愿时直接认定考生参加考试的院校成绩。

第二十一条 录取查询:考生可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www.cqksy.cn)、重庆招考信息网(www.cqzk.com.cn)和我院招生信息网(http://www.cqsxedu.com/dz/)查询录取信息。

第五章  入学、资助政策与学历证书

第二十二条 考生待遇:考生被我院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录取后,在校就读期间不能转学、转专业,其他待遇与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考生相同。

第二十三条  入学安排:考生被我院录取后,由我院寄发录取通知书。考生需按录取通知书的相关要求到我院报到入学,未经我院同意逾期两周未报到者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学后,我院将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院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和学籍。

第二十四条 新生体检:被我院录取的考生,入学时需进行体检。体检按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教学方式:我院对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录取的考生实行单独编班,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培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取得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即可顺利毕业。

第二十六条  学历证书: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

第二十七条  资助政策:我院按照国家相关资助政策规定,设有完善的奖助贷资助体系,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可向我院申请办理。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八条  重要声明:我院从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代办招生事宜,有关招生相关工作,请直接与我院招生就业处联系,否则出现任何后果,我院概不负责。

第二十九条  联系方式:

1.监督申诉:

监督部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纪委办公室  

监督电话:023-58801784

2.招生服务:

学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科龙路8号(邮编:404155)

招生部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招生电话:023-58800223   58800634

学校网址:http://www.cqsxedu.com

招生网址:http://www.cqsxedu.com/dz/

第三十条  本招生章程由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若有与主管部门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主管部门有关政策为准。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