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双一流百强高校-双一流建设百强榜综合声誉

导航

大学分析 > 排行榜 >

2020年双一流百强高校-双一流建设百强榜综合声誉

发布时间:2025-01-08 04:08:50来源:未知

2020年双一流百强高校-双一流建设百强榜综合声誉

近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下称“‘双一流’大学榜”),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分别进行评价)进行评价,同时推出“人才培养TOP100”、“科学研究TOP100”、“社会服务TOP100”和“综合声誉TOP100”等四个子榜单。


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进入第一个建设周期总结评估。

如何进行“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为多方所关注。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鼓励第三方独立开展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价。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设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评价标准,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

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

“双一流”大学榜坚持大学评价的四大国际通用标准:结果导向原则、协商评估原则、多元评估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结果导向强调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选择产出而非投入指标。投入指标只能反映大学的一般情况,产出指标能提供大学声望和质量更为精确的评价。多元评估原则是指拒绝在单一的指标或证据基础上评价大学的表现,采用有效的多证据。

“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这意味着“双一流”评价既要参照国际上可比标准,也要考虑中国实际情况,具有中国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大学榜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破除“SCI至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性和客观性,力求更好解决大学评价指挥棒问题。大学办得好坏,主要不在于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

四大一级指标综合评价“双一流”建设高校

“‘双一流’大学榜”着重分类评估原则,拒绝“一把尺子量天下”,倡导高校立足自身定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绩效。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办学的重心应放在人才培养上。人才培养指数的评价原则是“产出为主,投入为辅”,通过高校高考录取分数、考生向往度、毕业生薪酬、雇主满意度、人才卓越度和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等二级指标,评价“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科学研究指数以“知识生产深度为主,广度为辅”作为评价原则,聚焦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对高校学科基础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类评价文科、理工科高校科研产出指数,研判高校知识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社会服务指数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并重,强化分类评价,衡量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综合声誉指数所反映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从国内声誉与国际声誉两方面分析和展示高校的社会声誉。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