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专业的大学有哪些 开设编导专业的大学名单
发布时间:2025-04-27 03:42:40来源:未知

现在的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以编导中心制为主,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合一的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开设编导专业的大学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开设编导专业的大学
序号 | 院校名称 |
1 | 北京大学 |
2 | 北京电影学院 |
3 | 天津师范大学 |
4 | 河北地质大学 |
5 | 河北师范大学 |
6 | 沧州师范学院 |
7 | 太原师范学院 |
8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9 | 辽宁大学 |
10 | 沈阳师范大学 |
11 | 沈阳音乐学院 |
12 | 东北电力大学 |
13 | 东北师范大学 |
14 | 吉林师范大学 |
15 | 白城师范学院 |
16 | 黑龙江大学 |
17 | 东北农业大学 |
18 | 同济大学 |
19 | 华东师范大学 |
20 | 上海戏剧学院 |
21 | 南京师范大学 |
22 | 淮阴师范学院 |
23 | 中国美术学院 |
24 | 福建师范大学 |
25 | 闽南师范大学 |
26 | 南昌航空大学 |
27 | 上饶师范学院 |
28 | 赣南师范大学 |
29 | 青岛农业大学 |
30 | 聊城大学 |
31 | 临沂大学 |
32 | 山东艺术学院 |
33 | 河南大学 |
34 | 周口师范学院 |
35 | 南阳师范学院 |
36 | 商丘师范学院 |
37 | 黄冈师范学院 |
38 | 湖北文理学院 |
39 | 湖南大学 |
40 | 湖南科技学院 |
41 | 广州体育学院 |
42 | 广东财经大学 |
43 | 广西民族大学 |
44 | 重庆大学 |
45 | 成都理工大学 |
46 | 西南大学 |
47 | 重庆师范大学 |
48 | 重庆文理学院 |
49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50 | 四川音乐学院 |
51 | 贵州民族大学 |
52 | 云南艺术学院 |
5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54 | 中国传媒大学 |
55 | 天津工业大学 |
56 | 河北大学 |
57 | 河北地质大学 |
58 | 衡水学院 |
59 | 山西师范大学 |
60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61 | 赤峰学院 |
62 | 辽宁师范大学 |
63 | 渤海大学 |
64 | 吉林大学 |
65 | 长春工业大学 |
66 | 通化师范学院 |
67 | 长春师范大学 |
68 | 吉林艺术学院 |
6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70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71 | 上海交通大学 |
72 | 上海师范大学 |
73 | 上海大学 |
74 | 江苏师范大学 |
75 | 南京艺术学院 |
76 | 黄山学院 |
77 | 武夷学院 |
78 | 南昌大学 |
79 | 江西师范大学 |
80 | 宜春学院 |
81 | 井冈山大学 |
82 | 山东师范大学 |
83 | 鲁东大学 |
84 | 泰山学院 |
85 | 中原工学院 |
86 | 信阳师范学院 |
87 | 安阳师范学院 |
88 | 洛阳师范学院 |
89 | 长江大学 |
90 | 湖北民族大学 |
91 | 武汉体育学院 |
92 | 湖南师范大学 |
93 | 华南农业大学 |
94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95 | 四川文理学院 |
96 | 成都体育学院 |
97 | 四川美术学院 |
98 | 云南师范大学 |
99 | 西北大学 |
100 | 陕西科技大学 |
编导专业就业前景
编导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毕业后主要在广告、影视、公关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广告2、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3、公关/市场推广/会展4、互联网/电子商务5、新能源6、教育/培训/院校7、计算机软件8、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高校简介
湖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1938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建立,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35亿元,藏书180余万册;设有19个学院、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3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共有专任教师10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6人,其中教授135人。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0人。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简称“武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截止2019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820.6亩;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设24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4个;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2800余人,其中本科生1137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40余人,留学生40人。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湖南师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学校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7个校区,占地2744余亩;设有24个学院,招生本科专业86个;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拥有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有专任教师1960余人;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万余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200人。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111计划”,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 截至2019年5月,学校天河校本部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设有26个学院(部), 98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约3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133人。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1998年更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并入学校;2005年,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据2020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等4个校区以及正在建设的河源校区;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4亿元,图书馆藏书约225万册;设有20个二级学院,67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4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05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3000余人。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市,是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高校。 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95.7平方米(莲湖校区666666.7平方米,南坝校区434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5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6万册,电子图书49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400余种,电子期刊80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38.5万元 ;17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有各类教职工1252人,外籍教师16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4031人,留学生65人 。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简称“川美”,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为中国独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之一,中国八大美院之一,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院创办于1940年,时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底调整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改为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校园分为黄桷坪校区和虎溪校区,共占地1200亩,教学行政用房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6亿元;设有1.4万平方米的新老校区图书馆,3.8万多平方米的新老校区实验教学中心,老校区美术馆7000平方米,新校区美术馆2.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1万册;设有9个系院,2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专任教师628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7550人。 2019年9月20日,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Yun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云师大”,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是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全国免费师范生试点改革的三个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之一、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诞生于1938年(戊寅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更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8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40余个科研机构;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340余万册;有有93个本科专业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未获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887人。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职院士5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简称陕科大,位于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与陕西省政府共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和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并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成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8年改隶陕西省,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截至2019年9月,学校西安未央、太华路和咸阳三个校区总占地2055亩,下设15个二级院部、59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专任教师12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1万多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