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艺术学院问答系列之学术课程篇
发布时间:2024-11-03 01:12:05来源:未知
为了帮助我们AIP的同学们更好地了解SAIC,本次我们采访了两位在SAIC就读的AIP毕业生,来分享他们在国外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SAIC的日子--学术课程篇
Q:学校专业 / 课程设置是怎样的?
B:不强求分专业是SAIC的一大特点吧。当代艺术中媒介的边界越发模糊,不分专业的政策本身就很有胆识,充满试验性。
A:我们学校不要求纯艺术学位(BFA:Bachelor of Fine Art)选具体专业,只分部门(Department),并且各个部门都开放给全校学生。每门课都必须从入门课程(Intro)上起,比如你的电影课已经上到比较高级的课了,你也可以去学绘画(Painting),上绘画的入门课程。建筑、艺术史和时尚部门需要专门申请,课程和其他的部门比较不一样,但也可以转出来。所有学生都被要求上一些文化课,比如艺术史、英语、文学、社科和科学,这些文化课主要是阅读和论文。但是BFA的学生上的专业课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
Q:学校的强势学科有哪些?
A:强势学科方面,我觉得建筑、摄影比较有名。个人感觉偏实验性的课程,像艺术和技术(Art and Technology)及声媒艺术(Sound)都很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地区只有我们和另一所学校有声媒艺术的研究生课程。
Q:据说核心课程比较难?
A:核心课程(Core)不难,学的东西会比较基础,涉及面比较广,比如缝纫、行为艺术、剪辑等等都会接触一点点。它比起专业课来说算简单的。核心课程要和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上一整年的课。研究课程(Research)要上一年,但每个学期都会换老师。
Q:你所在的专业 / 有了解的专业,在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风格?(比如是偏实验性 / 商业性?)
B:我们学校总体而言学术氛围浓,重视艺术的政治作用,认为艺术应该带有政治理念,希望传递某种价值观的。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前一阵子的大选、难民问题,还有一直以来的种族、环境、消费主义问题等等。艺术应该提出问题,让人意识到问题。
A:我是学电影的。电影(Film)、动画(Animation)、新媒体(New Media)都在一个部门, 但作为三个分支来上。 电影系也是随学校的风格,偏实验性,可以做独立电影,不太推崇商业性的片子。学校除了艺术管理和平面设计这样本身比较实在的专业以外,都是偏实验性的。学校比较重视对于艺术的批判性思考,会讨论比如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之类的话题;支持概念性、突破性的东西。
Q:教授上课的形式和风格是怎样的?教授有什么样的背景?
B:我在SAIC读纯艺专业(Fine Art)。每个老师都不一样。几乎所有画室课(Studio)的老师都活跃于艺术界,个性鲜明。
A:各教授风格不同。以电影专业为例,每周都有阅读和6小时的课堂,上课就是讲座(Lecture)加研讨会(Workshop)的形式,也有一些小组作业。每学期三个项目(Project),就是拍片子。需要用一些额外的时间做项目。教授大多是艺术家,有自己的艺术实践(Art Practice),平时有自己创作和办展,不是全职教课的。上高阶课的时候如果项目做得好,还可以从教授那边拿到实习机会或者其他一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