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铁学校:中职生≠差生
发布时间:2024-11-03 19:21:00来源:中职中专
很多人把中职教育看成是“差生”教育,把中职学生看作是“差生”。譬如,甘肃高铁学校对全国9668名公众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发现,84.6%的人认为只有差生才读职校。不仅社会这样认为,职业学校内部一些老师也持这种观点。接受调查的河南郑州一位职校老师就明确表示:“我是职业学校的老师,职业学校确实是差生的集中营。”(羊城晚报,2014-12-29)
把中职生看作是“差生”已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2020年9月,《中国教育报》发表一位中职学校校长的文章,题目直接用的就是《摘掉“差生教育”标签,靠什么》。在指导教师参加说课比赛时,我们也经常发现,老师在说到“学情”时,总爱用“所教班级学生基础差”来介绍自已的教育对象,有的甚至毫不忌讳地直接用上“差生”一词。在与老师交换教学意见时,一些老师也经常埋怨学生基础太差,难教,把学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到了学生身上,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何谓“差生”?百度百科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努力学习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另一种是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前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差生,后者则是品德差生。因为很多“差生”并非因为“努力学习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因此这种带有歧视和偏见的称呼,现在普通教育中已经不太使用了,而用“后进生”来代替,百度百科则直接把“差生”列为“后进生”的“古语”了。不过,职业教育至今还在广泛使用这个“古语”,多多少少说明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是有些落后。
中职生真的天生就是“差生”吗?目前上中职学校的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家庭,难道90%以上的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城里孩子吗?显然,全国范围内90%以上的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孩子全部天生为“差生”是不可能的,这其中肯定不能用智力因素来解释了。
如果进一步分析中职生成为“差生”的原因就会发现,其中有两个现象成为大家下结论的依据:一是学习成绩差。目前中职学校招生,多数地区是先普高后中职,普高将高分学生招走后,剩下的主要进入中职学校。教育部早几年一项研究成果证明,进入中职学习的一年级新生,数学方面,46.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二应有的水平;英语方面,38.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二应有的水平(蒋乃平,2008)。“1/2 +1/3=1/5”、写不全26个英文字母的学生确实大有人在。因此,他们在世人眼里理所当然成为了“差生”。二是行为习惯差。一方面是日常行为习惯差,比较自由散漫,自我约束性差,甚至还经常干点打打闹闹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学习习惯差,如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时,常常发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课后做作业的习惯、自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和课前做学具准备的习惯等。
但是,成绩差并不等于智力差,行为习惯差并不等于本性坏。中职生学习成绩不好,多数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和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育,因材施教,他们的学业水平是完全可以得到提升的。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陕西师大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在开展“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项目时,2014年在河南7个地级市的118所中职学校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干预试验。半年后进行检测,干预组学校学生的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的增长,比未施予任何干预手段的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5%和34%,辍学率降低了15%。试验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并非天生“差生”,只要进行科学的干预,是有潜力提升的。只不过这种干预有点晚,如果在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干预”并到位就好了。那么,究竟如何干预,帮助中职生摘掉所谓的“差生"帽子呢?基于中职学生现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补上学习行为养成教育这一课,二是补上初中与中职有机衔接这一课。
前面已经说到,中职学生学业成绩差,主要源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基础差又源于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好。最近读到一位校长分享的教学随笔,他介绍在二年级数控技术专业某班听课时,发现全班只有1名学生带了教材。到了二年级还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说明教师平时教学对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严重缺失。因此,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要从新生进校第一天起补起,甚至可以将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头三个月列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月”,针对新生行为习惯缺失问题逐一进行纠偏和培养。任课教师则要结合教学,从开学第一课开始,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不但要提出良好学习行为的要求,而且还要教给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譬如,学生上课不会做笔记,进校第一堂课开始,就提出要做笔记的要求,并且每到需要做笔记时就停下来,要求学生拿出纸笔在笔记本上记载,或者在书上进行划记、标注。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做完了笔记,才可进入下一个内容的教学。起先宁愿教学进度慢一点,也要将必要的学习行为落实到位。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一般只需要21天。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学习行为才有可能转化成学生的自觉的动作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长久的、稳定的行为习惯。
#p#分页标题#e#基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现状,建议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重点帮助学生补上初中甚至小学基础知识方面没过关的内容,为学生顺利学习中职课程铺设台阶。关于这一点已有成功案例参考。笔者所在地区有一所普通高中,招生对象都是上不了重点高中又不想上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生源状况与中职学校大体相近。正因为如此,该校历史上从没来没有上过大学一本线的学生。后来学校换了一任校长,到这任校长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高二参加全省学业水平考试时,九科一次性合格率由上届的80%提升到99.7%,超过本地区8所省示范高中;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66.3%,其中上一本线15人,取得一本上线零的突破。第二届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九科一次性合格率保持在99.7%,本科上线率提高到95%,其中上一本线人数提高到18人。为了探寻学校巨变的奥秘,我们到学校调研发现,该校在新生入校后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于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帮助学生从初中内容补起,还停留在小学毕业水平的学生则从小学内容补起,然后才过度高中课程学习。因为基础补上了来,到第二个学期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高中课程学习,因此学生“低进高出、优进优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并不是考上大学,上了一本,就是人生的成功。但这个案例启示,“差生”是有培养潜力和提升空间的。因此建议中职学校可以参照这所学校的做法,新生入校第一学期不要急于直接使用中职教材,而是先进行各科摸底测试,找出学生学习中职课程还欠缺哪些基础,然后编写初、中职衔接校本教材,在前半期甚至第一个学期以衔接内容学习为主,帮助学生补上学习中职课程的基础。如果不顾学生基础,直接教学中职课程,有的课程如数学、英语等,学生可能因为如同学习天书,听不懂、学不会,最终会厌学弃学。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宁愿放慢速度,也要基于学情,帮助学生搭好学习中职课程的台阶,否则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学生基础打好了,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对后面中职课程的顺利学习也是一种有力的保证。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华山教育集团·轨道交通运输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铁道运营专业、国际邮轮专业、汽车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3D打印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等专业。
学校代码:329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p>
华山教育集团·轨道交通运输学校/p>
校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宫华林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