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升本容易吗?
发布时间:2024-10-23 17:37:55来源:未知
一、学院概况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社会力量参与,以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山西省唯一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的独立学院。学院晋祠校区坐落在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晋祠,绿荫环抱、清静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晋中校区位于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毗邻晋商发源地——乔家大院,是一所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题的大学校园。学院立足山西、面向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招生,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专业人才近万名。
学院自开办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学院在晋商故里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选址建设晋中校区,规划总投资12亿元,教育用地500亩,教育配套用地200亩,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投资5000万元。晋中校区规划建设按照欧式风格设计,倡导人文校园、鲜花校园、风景校园设计理念。一期工程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食堂、功能房、运动场等,校园特色鲜明,设备齐全。已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1100名新生正式入驻并开展教学,学院将在希望教育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合格本科院校。
二、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是医学类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7]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学院“十三五”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将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一)办学目标定位:创建在行业内和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应用特色鲜明的合格本科院校。
(二)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科学发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医学教育体系,积极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指导,培养适应当代医学模式和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
(四)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山西,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为基层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事业提供服务。
办学定位是学院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指导方针,是学院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总纲领和出发点;办学特色是学院的立足之本和生存之道,是学院竞争和发展的着力点和助推剂。只有找准学院办学目标、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学科专业发展等各个立足点的定位,才能有发展方向。不断进行改革,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催生人才培养新的适应力和活力,才能彰显学院办学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根据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社会需求,学院正在不断结合国家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和社会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首先、坚持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学院应用型本科医学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坚持特色办学,以应用型专业和面向基层服务的应用人才培养特色彰显学院办学优势,在培养过程中挖掘专业人才的岗位应用和服务面向潜力,开拓校企合作渠道,把“服务基层”和“应用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生有能力和素质作保障、实习就业有校企合作做平台、人才培养改革有需求企业反馈做指导,产、学、研、改相结合,以特色新型办学思路逐步培育和提升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竞争力。
其次、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融入社会能力,培养新型“社会人”。教学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导向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以限选课程开设融入人文、国学、通识教育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学生人文通识和情商指数,使学生能得到人文素养提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学会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与自我发展,加强与人沟通、善于表达、互助协作等专业知识以外的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会动手动脑、会生存生活、会做人做事、主动适应社会,能满足专业岗位需求的“社会人”。
第三、注重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打造新时代有知识的“匠人”。
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强化学生未来升学、就业能力,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英语能力强化为辅助,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实验课——生产实习”的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①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原有课程设置,提高选修课和实践课比例,开放实验室;②将升学和执业(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早期接轨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升学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毕业考核;③在课程构建上,重新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升学和岗位需求为学生补漏加强;④强化英语升学与就业运用能力提升;⑤加强实训拓展,丰富社会实践,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升学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能有较大的优势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前让学生具备一定与执业资格准入接轨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技能娴熟,成为新时代的知识型“匠人”,以技术融入社会,以应用能力立足社会。学院不断完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以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彰显专业优势。
第四、学院立足于发展,在办学过程中探索改革、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打造学院办学竞争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件精神及山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山西省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行动方案》等政策规定,紧密以政策为导向,结合社会发展对医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优化专业设置,对已备案专业进行整合和筛选,重点专业给予优化扶持,对生源不足、社会需求度低的专业予以淘汰取消。同时结合社会需求,不断合理整合专业设置,陆续申报新专业,2017年申请新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个,拟优化英语、社会工作、法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4个专业,以专业建设和优化调整促进学院发展和彰显办学特色。
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修订,加强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建设,压缩与专业应用关联较少的课程门数或学时数,增加专业实践课课时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
调剂专业招生规模和结构,形成以医学专业为主,护理学、医学技术专业应用特色鲜明,医学相关类专业辅助,各专业协同发展、差异化并进的新格局,逐步彰显出学院医学专业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
三、特色介绍
学院现设有四系一部,分别为临床医学系、护理学系、口腔医学系、管理学系和基础部,备案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十四个专业。2016年经教育部同意,新审批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三个本科专业,2017年申请新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涵盖医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五个学科门类。学院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为重点和龙头专业,将护理学专业确定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确定为特色新培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重点专业为引领、特色专业带发展、辅助专业做补充的三位一体式的专业群建设模式。2017年4月我院口腔医学专业正式获批山西省教育厅“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为我院的专业学科建设增加了新的牵引动力。
为保障特色教学的顺利开展,主要从如下方面开展保障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的模块化(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专业教学)教育特色,强化基础部教学能力,保障占总教学任务一半的基础教学开足、开好,为学生开展专业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1、基础部设17个教研室,有特聘专家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6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2人。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师55人,自有专任教师93人。
为保障教学顺利开展和教师队伍的成长,基础部对原有教研室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将机能学教研室分解为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3个教研室,增设数学与统计学教研室、细胞生物与遗传学教研室,连同晋中校区建设中实验室在内,基础部共有实验室40个。
2、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多年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硬件建设。晋中校区基础实验室9126平方米,晋祠校区基础实验室5100平方米,两校区本年度共新增仪器设备1200余万元,仪器设备更新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为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全心全意保障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基础部管理,高度重视教学,切实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更高效的做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工作,将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的教师充实在教学第一线,真正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教育广大教师强化以质量求生存的意识,要求教学人员明确教学工作是全院的中心工作,一切围绕教学、一切服务教学,坚持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研究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在进人环节上,注意学缘构成,使得基础部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教学督导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青年教师问诊把脉。基础部配合教学督导委员会,在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会同院、系部领导实行定期和随机相结合的听课制度,对主讲教师的讲义、课件、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调控体系,每年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考核测评,保证了教学主体质量不断提高。经过指导专家“导师制”、“一对一”等多种形式的悉心培养和严格考核,基础部教师已承担学院各专业全部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和大部分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专职教师近两年来得到了较快的成长,目前承担学院各专业总教学任务的55%。
(二)重点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加强医校合作,拓展教学合作单位。
2003年招收了第一批本科专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已有15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积淀,为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部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1、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原先主要依托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随着学院搬迁晋中校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医校合作,拓展专业课教学单位,稳定专业课教师队伍。临床教学需要教师是一线临床医生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需由医院做支撑。学院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不断加强医校合作,先后与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齿科医院多家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太原市中心医院已签署教学医院合作协议并承担教学任务,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西省齿科医院正在积极落实中,其他医院均不同程度参与学院的临床课程教学。
2、临床医学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充分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服务面向定位为服务山西,辐射全国,适应小康社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基地目前共有47所医院,其中山西省内20所、北京22所、天津5所,均为2甲以上知名综合型医院,较好地保障了我院学生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的需求。
4、继续加大对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以学院建设基本专业训练室,医校合作医院进行系统专业实训为指导方针,开展临床教学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推进工作。拟在晋中校区建立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按照基本训练、模拟训练、综合训练三模块进行组建,与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医院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共建共享。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总规划面积达6000平米,包括临床医学(手术学、麻醉、内基、妇产科学、儿科学)、影像学、护理学(ICU、健康评估)、医学检验技术(化学诊断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康复治疗)等学科,满足单项基本技能训练和较复杂综合技能及临床思维培训。临床技能虚拟实训室可通过虚拟实训降低医学实训成本,且不受场地限制,不需实验带教与准备的老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训效果,对学生可全天开放训练。通过实验实训室的共建共享计划,合理调配人员和物资,既可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又可培养教师一人多能,减少闲置,以工作量留住人才。
(三)作为学院特色专业,护理学专业以“爱心仁术”为核心文化,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创新能力为核心、专业学习为重点、社会实践为纽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优秀护理人才。
1、按照“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三者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挖掘整合学院及教学医院的资源,全力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护理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抓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争一流、创特色,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构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以来学院重视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实训中心布局以模拟医院的病区设置,设有护理站、模拟病房、ICU重症监护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室、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准备室等标准实训场地。模拟病房以医院病房标准配置,管道中心供氧系统和呼叫系统等;重症监护室配备床旁急救设备,如监护仪、人工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及高端心肺复苏模拟人;母婴室配有仿真模拟产妇、分娩机转模型、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婴儿心肺复苏模型等供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基础护理实训室配备整体护理模型人及各种人体局部模型。实训中心实行动态开放的管理体制,在模拟临床护理的情境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培训学生护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仁爱之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重视护理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学院在山西省内拥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长治和平医院等一批教学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实习医院,学院先后建立了北京305医院、航天总医院、房山医院等一批省外高水平实习基地,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四)强化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导地位。自2003年招生以来,口腔医学专业已培养377名口腔医生,目前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生759人,2017年口腔医学专业被山西省教育厅列为“优势专业项目”,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希望教育集团的“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口腔解剖生理学》列为希望教育集团的精品课程。
1、2010年口腔医学系成立,2014年9月,学院投入400万元发展口腔实验中心,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已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形成“一个中心,多点开花”的教学发展和建设理念,建构了“以院促校,夯实能力,双向共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2、“一体两翼”主要是:以学院口腔医学系发展为“主体”,延伸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两翼”的战略模式。2017年7月,学院申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填补我省口腔医学技术高级人才空白,从“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作为两翼”的内涵建设来提升我院口腔医学系良性发展。
3、在教学上实施“一个中心,多点开花”的教学发展和建设理念。“一个中心”主要是“以院内实践基地建设为中心”,注重口腔实验中心的建设发展,增加实验实训设备仪器,合理配置高端教学系统,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评价。对接临床治疗中实训教学项目,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的基础建设。丰富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基础建设内涵,加强学生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多点开花”主要是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等多环节中注重教学质量培养,提升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注重院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定期评选优秀的实习基地和优秀的合作企业,从多个方面真正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2017年先后与山西省齿科医院、北京联袂义齿优先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医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洽谈,合作意向已基本确定。
4、落实“以院促校,夯实能力,双向共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主要是依据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有能力的教学力量,形成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梯队建设方案。以校企合作、医校合作发展为主要目标,建立专兼结合口腔临床教学队伍,丰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诊治能力,打造“双师型”的人才构架模式。最终达到“管理以教师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形成依靠医疗队伍的发展带动专业教学力量的提升,实现个人与学院共赢发展的大好局面。
四、学院亮点
(一)就业服务
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三五”规划,学院按照“全年抓就业、全程抓就业、全面抓就业”的理念,以校园招聘会、常规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应征入伍、村干部遴选等就业方式开展就业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品牌的基础上,为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创国外的升学、就业渠道。
2、实施三段式就业创业教育模式。2016年4月,成立就(创)业教育教研室,2017年11月,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们更早确定职业规划;2-3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4-5年级学生进行应试性就业指导。2016年学院成功开设GYB创业指导课,共有776名同学取得合格证书,2017年751名同学取得合格证书,共计1527名同学取得合格证书。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规划自我成就梦想”、创业活动——“我是实干家”、礼仪与修养教育等;成立创业协会,提高在校生实践能力,使协会成为高校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成立科技创新“孵化器”;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咨询平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学院还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经验交流、典型事迹报告、课题研究、模拟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从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3、改革就业制度,构建以企业需求为目的的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增设“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功能项目,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就业观念、岗位意识、择业意识,为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保障,就业率逐年增加。
4、加强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态度和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和创新素养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学生一专多能、一能多证。鼓励学生考取专业执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等),鼓励学生取得技能证书,例如养老护理证、营养师证、儿科辅修证、助产辅修证、普通话证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等证书。
5、以鼓励考研促进就业和学风建设。2010年以来我院毕业生考研分别考取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部、大连医科大学等全国一流的医学高校和科研单位;毕业生总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特别是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受到社会、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好评。
6、建立健全毕业生工作机制。学院从2015年成立关心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对毕业生补习考研、成家立业定期追踪。使上岗就业初期的毕业生能顺利度过就业适应期,学院要求毕业班辅导员追踪学生1-2年,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协助企业做好稳定工作,对原就业的学生跟踪回访和调查,建立他们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待遇情况、对企业的满意度、对学校的满意度、创业设计等信息档案。对所有学生负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院的信誉,并为毕业生创造各种条件实现梦想。
(二)学生管理
学院在学生管理中以基础文明教育为主线,鼓足干劲、深化教育、严格管理、强化服务,积极探索新思路,以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为宗旨。
1、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青年学生特点,进入青年话语体系,突出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每月主题教育为载体,通过班会课、升国旗仪式、“青年兴,国家强”主题活动等多种渠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教育。在全国上下学习十九大之际,学生管理部门也紧紧把握这一有利契机,通过举办“红歌唱响晋院”歌咏比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知识竞赛及各类讲座、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增进了爱党、爱国的情怀。积极选树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导向作用;建立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和舆情反馈机制,关注学生诉求与需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思想保障;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开拓新媒体时代思政工作新平台;把握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科学划分思政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学院辅导员根据班级学生的精神状态、思想发展的脉络、学习风气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取题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静女其姝,馥郁绽放”;“爱的心得”;“假如时光倒流”;“医学生,路在何方”;“晒家训,讲家风”;“我自信,我成功”;“诚信成功,失信失败”等。
2、强化感恩教育,培育爱校意识
把感恩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重点,精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各班学生通过小品《老爸》、辩论赛、歌剧《小星星》、舞蹈under rehearsal、“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等形式进行感恩教育;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使学生增强了“尊重老师、刻苦学习”的思想意识。让感恩教育形成校本文化,并不断积淀,不断传承。
学院感恩季活动推出一些列爱在希望、感恩出行活动。《感恩出行》——感恩出行至各大社区、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盲童学校等,献爱心,送温暖;《感恩家书》——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感恩视频大赛》、《感恩征文》、《感恩主题晚会》,体现我院师生团结友爱,希望在爱。
3、通过校园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发挥育人作用。
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社区”,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志愿服务实践,全员参与环保工作、校园文明督查、图书馆服务、创建节约型校园等服务,使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得到充分地提高和完善。学生既是校园服务的奉献者又是校园服务的受益者,学生服务、服务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针对大学生奉献服务精神欠缺,推动大学生开展公益实践,弘扬公益精神、宣传社会公德、倡导公益文化、开展公益实践、塑造公益形象为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同时在此基础上扩大我院在社会上影响力。目前我院成立“翼·启成长”、“党员工作室”,开展了多期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全年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达6822.5小时。
4、以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两个角度,开展全年化体育育人工作。2017年5月14日参加第十五届“银河杯”山西省高校乒乓球联盟比赛,获得女子团体第五名。2017年8月6日我院JC舞蹈队学生在普通高校组全民健身操等级规定动作有氧舞蹈六级项目中获二等奖;在2017全国校园健身操徒手规定套路项目中获一等奖;在自选动作——集体舞蹈啦啦操花球项目中获得特等奖。
5、学院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风,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风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大学教育理念、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学风好的地方,学生才能更好地成人成才。学风建设首先建立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在学校教育中起正确的引导、表率作用。学院多年来坚持“三早”即早起床、早锻炼、早学习;“四率”即抓好早晚自习率、到课率、作业完成率、成绩通过率,营造了“人人爱学习,人人争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三)社会评价
自2016年以来,学院办学效果显著,社会评价良好。受到国家级媒体中国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山西省级媒体黄河新闻网、山西青年报、山西日报等;山西省教育厅、太原市政府、晋中市政府等政府网站关注;黄河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报道,共计160余篇。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6年1月8日批准我院为“山西省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2017年1月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我院创业培训良好单位;山西省教育学会学生生涯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2017年10月晋中校区落成并投入使用,被多家媒体评价为“山西最美学校”。
学院将继续秉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管理以教师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按照平稳有序,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稳的工作方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围绕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着力打造、发展学院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以带动学院学科整体影响力的提升,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在这任重道远、继往开来的时代,学院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勤于奋斗、勇于创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懈努力,为一代代晋院学子开启心灵智慧之门,铺就成长成才之路,成为莘莘学子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崭新的起点、一个温暖的驿站、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