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证书查询
发布时间:2024-11-03来源:未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证书查询入口是:http://iap.cas.cn/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研究气象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大气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研究所“十四五”时期的使命定位是:作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地球大气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理论创新—技术研发—科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齐名的国际顶级研究所,成为驱动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创新发展的战略引领者、我国大气科学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以及我国大气科学最重要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培养基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
以建设大气科学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明确“十四五时期”三个主攻方向: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大气环境变化与碳中和;四个新兴前沿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行星大气过程研究,极地大气关键物理过程研究,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研究。
大气所现有1800余人(包括在职职工、博士后、在学研究生、劳务派遣人员、客座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国家人才计划若干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
大气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专业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46人(其中硕士生206人、博士生340人),在站博士后99人。
大气所目前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PC)。积极参加国重重组改革试点工作,紧扣国家重大需求,整合研究所资源,合并原有国重、院重以及相关的所级实验室,以LAPC为基础组建的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进入中科院首批国重试点名单。LASG为基础的大气科学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全国重点实验室也已纳入中科院第二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此外,目前还设有3个院重点实验室、6个所级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挂靠,大气所。另外还设有支撑部门所公共技术中心、编辑室、香河大气综合观测实验站、所创新转化基地。拥有包括河北兴隆站、安徽淮南站、吉林通榆站、西藏羊八井站、甘肃敦煌站、浙江上黄站、山东沾化站、湖南宁乡站以及北京325米气象铁塔等组成的大气观测网。 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大气所密云园区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21年6月23日提前一年试运行,建成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地球系统模式。
大气所共荣获各类成果奖1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奖130余项。叶笃正和曾庆存两位先生均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11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人获得陈嘉庚奖,先后2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4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3人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大气所保持与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国防部门、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等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发挥研究所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进学科进步和人才建设;与气象、环保、海洋、农业、航空航天、水利、资源、国防等业务部门开展科技合作,为我国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国防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大气所致力于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间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学家获得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WMO奖,世界防灾减灾最高奖—联合国灾害防御奖、德国埃文·薛定谔奖、韩国环境部部长奖等国际奖项。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建设,现有40个国际组织任职,75个国际期刊任职。目前有在学外籍留学生23名。
大气所主办的刊物有:《大气科学》(中文版)、《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SCI收录)、《气候与环境研究》(中文版)、《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大气所。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八个自然科学研究所之一。1950年1月,中国科学院将气象、地磁和地震等部分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外称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成为当时中国科学院13个研究所之一。1966年1月,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决定将气象研究室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先后开创并发展了我国现代气象预报业务、青藏高原气象学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天气预报、卫星气象学、大气探测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预报、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理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地球系统模式等科学研究领域,为我国重大天气和气候灾害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应对气候变化、大气环境预报和控制、以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发射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的高级人才,已发展成为涵盖大气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知名综合研究机构。
当今时代,大气科学发展迅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学科交叉突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深入践行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总体部署,始终坚持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建立国际一流的大气科学研究机构为目标,弘扬民主、平等、宽松、求真、协作、创新的优秀文化传统,明确战略定位,凝练科技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凝聚力量争取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回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相济并存,我们任重而道远。“创新、协作、进步”是我们的旗帜,科技为民为国是我们的宗旨,学术自由、文化和谐、科学创新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励精图治、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不断致力于培养杰出科技人才,产出重大科技成果,为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气科学研究中心继续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光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