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及介绍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导航

大学分析 > 排行榜 >

上海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及介绍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发布时间:2024-12-29 18:05:14来源:未知

上海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及介绍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上海大学开设专业有哲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知识产权,其中国家特色专业有金属材料工程、美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上海大学开设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哲学类(本)哲学
经济学类(本)经济学
金融学类(本)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本)法学知识产权
社会学类(本)社会学社会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英语日语法语
新闻传播学类(本)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会展网络与新媒体
历史学类(本)历史学
数学类(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类(本)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本)应用化学
力学类(本)理论与应用力学
机械类(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仪器类(本)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本)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电气类(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类(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
自动化类(本)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类(本)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影制作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土木类(本)土木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本)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类(本)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食品科学与工程
建筑类(本)建筑学城乡规划
生物工程类(本)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类(本)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物流管理
工业工程类(本)工业工程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音乐学音乐表演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动画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美术学类(本)美术学雕塑绘画中国画
设计学类(本)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
上海大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排名专业名称
1理论与应用力学
2测控技术与仪器
3化学类
4材料物理
5应用化学
6行政管理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会计学
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0电子科学与技术
上海大学专业介绍金属材料工程

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在原上海工业大学金相专业、铸造专业和压力加工专业的基础上整合而成,拥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各级人才的培养。本专业长期以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发挥上海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理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求真务实地培养和输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近年来先后经过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立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二期和第三期卓有成效的持续建设,在加强本科生综合实践、实训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围绕“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师型技术人才为基础,注重培育拔尖的研究型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完善专业建设与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本科生综合实践、实训以及创新能力,在课程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学科自身的鲜明特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若干方面:

1)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研究员占总人数55%,副教授/副研究员占总人数33%。年龄在55岁以下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多名来自国外知名大学学成回国的教师,目前具有出国交流、进修或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比例为100%。本专业还特别注重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引进了有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同时,通过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使工程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

2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特别注重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提升科研整体实力。通过多年的积累,在科研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由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组成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团队,十多年来始终牢牢抓住先进金属材料学科在上海市重点发展的钢铁和汽车行业中的合作优势,结合企业的重大需求,紧跟国际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沿,通过同国内一流的企业的全面合作,形成了一支国内高校及钢铁行业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在该方向上的科研能力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与钢铁业、汽车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多年的合作模式已成为深受钢铁、汽车企业信任的产品、工艺及应用研究的基地。

3)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科研整体实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本专业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科研整体实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建成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如:A.冶炼、加工和性能的实践平台;B.金属材料计算机模拟综合平台;C.优秀学生的创新实验基地;D.校企合作基地。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如与上海汽车集团总公司联合成立了“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和“汽车用钢研究所”,“上汽-上大模具钢热处理中试基地”。已与宝钢、上海电气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署多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本专业的科研优势和产学研特色,我们还安排了一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在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上大热信热处理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

4)深化建设学科主干课程,建立了金属材料工程主干课程网络系列平台。为满足上海大学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的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扩大教学范围,变传统的刚性教学时间为柔性教学时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深化建设学科主干课程,倾力打造、完善了《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凝固过程与组织控制》、《固态相变》、《塑性成型原理》、《失效分析》、《材料表征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材料科学新进展》等9门主干课程的网络系列课程。2005年“材料工程网络系列课程”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007年“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又获得了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2008年和2010年“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和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

5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采用内外互动和校企互动,以科研带教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等方式不断完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与国内外名校的定期交流,请进来、走出去,保持内外互动的机制,在不断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同时,经常性地开展与国际知名大学相关学科在科研、本科教学以及人员培养等方面的研讨。同时,采取校企互动,以科研带动教学,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宝钢、上海汇众汽车等大型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首席技术专家为本科生授课,专家讲授的内容包括《汽车板的研究与开发》、《高品质特殊钢》及《汽车用先进铝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等。通过专家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技术现状和未来的技术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且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和多样性。

6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产、学、研的优势,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本科教学模式,为求真务实地培养和输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产、学、研”的优势,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本科教学模式。近年来,本科生发表论文48篇,其中EI收入28篇。申请专利5项,完成上海大学材料加工工程本科生研究计划21项,获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其中“塑料模具钢表面抛光性能光学评定系统的开发”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和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2010年和2011年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永冠杯”铸造工艺大赛的4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

美术学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是一个年轻的系科,正式成立于2001年,但也是我校发展最迅速的系科之一。目前史论系现有教师25名,其中正教授8名,副教授5名,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史论系在中国美术史研究、西方美术史研究、中外美术史比较研究、近现代美术思潮及美术教育研究、艺术管理研究诸方面成果丰厚,近年来承担了多个国家和省市级的科研与教学研究项目,有多名教师前往哈佛等名校作访问学者。从史论系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活跃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在新时期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本系培养的本科生还有不少前往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史论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期视觉文化发展需要的研究与管理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可从事与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相关的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工作,也可以在美术馆、博物馆、拍卖行等专业机构或各类文化传播机构中施展才华。史论系现有两个培养方向:美术史论与艺术管理,均属美术学专业。大类招生后,一本学生在二年级进入史论系,学习专业课程,如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国古代画论、美术鉴赏等,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史论基础;第三年开始分为美术史论与艺术管理两个培养方向学习。在教学中,史论系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以育人为目的,贯彻“心、手、眼”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为培养高质量的中外美术史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上海及全国社会文化发展所急需的艺术管理、艺术策划、文博、编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而努力,为此已建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层次教学层次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上海大学物理系前身为原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58年。现拥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无线电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理论物理等专业)和三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专业)。

本学科现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硬件设施。学科现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名、原中科院百人计划名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名。近年来,在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连续两期上海市重点学科的支持下,购置了近两千万元的先进设备。现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育高地、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方向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863和973子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项目等余项,总到位经费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到位经费800余万元);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项。在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评估(物理学)中名列第30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光电子科学、微电子学、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海陆空交通、能源工程、环境保护、军事技术、科技研究、商业活动和文化娱乐,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上海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在原光电子技术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激光与光电子、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基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激光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在光电子、微电子、通讯、邮电、IT等中外合资企业、高校、中科院研究所、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局等大中型企业、金融、商业、海关、科技产业等单位从事有关工作。

本专业获得上海市教委二期(2007)和三期(2008)教育高地资助,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称号。“光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除了开设专业课程的基础实验外,还开设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本专业拥有两个校内实习基地和三个校外实习基地。

自2012年起,本专业和全友光电子技术公司设立上海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奖学金,奖励热爱光电子技术专业,注重学习、勇于实践、有创新精神的本专业在校学生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