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TOP50大学的录取难度解析!
发布时间:2024-11-04 06:11:33来源:未知
每年的申请结果出来后,各种分析申请形势的文章非常多,哪所牛校在中国又录了多少牛娃的数据统计更多。但基本上,所有文章的标题都指向 “史上最难申请季,史上最 低录取率”。确实,在自媒体发达和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那些被 HYPSM 这些牛校录取的学生信息。考虑到国人的名校情结以及对教育的重视,每个家长都希望从这些牛娃身上取经。
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每年申请美本的人数有四五万之多,这其中能被这 5 所学校录取的学生总数都不超过百人,即使是常春藤大学全部加起来每年也就在国内招收两三百个本科新生。如果我们把目光过分集中在这些案例或者名校的低录取率上,只会加重后来的美本申请者及其家庭的焦虑情绪。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美本申请其实是孩子进行自我剖析和探索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太过于看重这些成功故事,甚至是把这些案例作为申请和规划的模板,其实最终未必对孩子的申请和成长有益。
放榜日,几乎每一所美国高校在放榜时都宣称今年他们的申请人数创下了新高,并且录取率创历史新低。进入美国的顶 尖大学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实际上,这也导致了恶性循环。每当大学录取率变低时,第二年的申请人就会选择更多的大学投递申请,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拿到 Offer 的几率。顶 尖大学越来越难录取,甚至一些美国的家长也开始铤而走险,采取贿赂或者作弊等方法,帮助孩子进入名校。上个月爆发的美国大学招生丑闻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另外一方面,很多大学也乐意看到录取率逐年降低,因为这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排名和热门程度。很多学校的招生官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推广着自己的学校,通过宣讲会等方式鼓励大量的学生申请自己的学校。网申系统的便利也促使学生申请越来越多的学校。此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标化考试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新 SAT 改革后,SAT 的分数有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可能会让大家把本来是冲刺的学校当作匹配的学校来申请。ETS 最新推出的 TOEFL 拼分政策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实际上,尽管总申请人数包括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数每年确实都在增加,但创纪录的申请人数反映的不是更多的学生申请,而是相同的学生申请了更多的大学。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被 “史上最难申请季,史上最 低录取率” 这种标题吓到。对于非常优秀的学生来讲,并不会因为申请人数增加了,自己被理想大学的录取概率就降低。
能被 HYPSM 录取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考虑到 Top 50 这个阶段的学校是中国美本申请者最集中的申请院校,不少家长和学生也把 Top50 作为美国大学是否优秀的分水岭,不少国际学校或公立中学的国际部在宣传的时候也会强调自己学校历届毕业生进入美国前五十大学的比例有多高。这里简单和大家分享下今年 Top 50 大学的整体录取情况和一些比较值得关注的申请趋势。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哪怕是排名一百多的学校,教学质量都是非常高的。排名仅仅是一个数字,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学校是排名非常高的哈佛或斯坦福就一定要去申请,选一所适合和自己喜欢的学校远比选一所排名高的学校要重要。我也非常赞同 China ICAC 的倡议:大学录取结果信息发布不应该以所谓的大学排名为序。
从已经公布录取数据的学校看,Top 50 的学校中,今年录取率比去年高的学校只有普林斯顿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维克森林大学和里海大学这几所学校,其中西北大学是十年来录取率首次停止下跌。
今年申请人数下降的学校只有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UCLA、UC Berkeley、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东北大学,这其中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申请人数下降最厉害,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校今年新增了附加文书,导致过去很多因为 WUSTL 不用写 supplement essay 而捎带申请的人数大大减少。
另外,从今年 Top 50 大学发 Offer 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发 Offer 时都比去年谨慎,发出的 Offer 数量减少很多,只有 JHU、西北、Rice、Tufts、乔治亚大学和里海大学这 6 所学校录取了比去年更多的学生。
Tufts 录取人数增加的原因是因为该校的 SMFA 学院录取了更多的 BFA 专业申请者。SMFA 原称波士顿美术馆艺术学院,于 2016 年时被并入 Tufts 的文理学院。另外,Tufts 的 Tufts Civic Semester 项目也增加了录取人数,这个项目允许被录取的学生在 Tufts 海外(如中国云南昆明)合作机构里先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各种学校新开设和增加的项目,建议大家提前做 research,说不定选校和写 Why School Essay 的时候就用上了。
对塔夫茨大学的 Tufts Civic 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https://tischcollege.tufts.edu/education/first-year-global/tufts-civic-semester
今年学校发 Offer 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很多学校会增加 Waitlist 的数量,毕竟学校要通过 WL 来调控招生人数。关于 WL 转正的方法,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最强Waitlist转正攻略!附美国前五十大学WL转正数据~
在给家长和学生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问我:老师,一个大学的申请难度是不是看它的录取率的高低就行?这个当然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圣母大学、纽约大学、埃默里大学和东北大学的录取率都是 19%,那这几个学校的申请难度就一样吗?显然不是的。
除了录取率,你还得看这些录取了的学生最终会有多少选择入学的,也就是 Yield rate 有多少,这代表着申请人对这个学校的认可程度,只有同时考虑学校的录取率和 Yield rate 才能比较客观的判断出一个学校的录取难度。另外,具体的每一个学校,还需要考虑这个大学的招生偏好和风格特点。对于公立大学来说,还得看它们是否对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比例有要求和限制。还有一些学校,特别是按学院招生的,你没法用学校的整体录取率来判断录取难度,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每个学院的申请难度和录取率都是不同的。
这里,我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算了一个美国综合排名前五十大学的挑人指数,也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前五十大学的申请难度排名。这里我把这个申请难度排名和学校的综合排名做一个对比,看看两者是否一致以及有何种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我做的这个排名没有任何权威性,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在选校时也没必要以这个为准。
总体来看,多数学校的申请难度和综合排名成正相关,也就是排名越高越难申请。但也有一些学校的申请难度指数排名与综合排名出入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申请难度指数排名高于综合排名的学校有:塔夫茨大学,杜兰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德州奥斯汀等。难度指数排名低于综合排名的代表学校有:加州欧文,加州圣巴巴拉,加州戴维斯,艾默里大学等。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学校,如东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加州理工等需要具体分析,比如东北的直录难度明显高于其排名,但它的各种项目却较容易录取,这些年它也通过这种方法而提升了学校排名。加州理工虽然难度低于杜克、西北等,但我们在实际申请中会觉得加州理工是一所非常难申的学校,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招人极少,而且有其特定背景偏好。
此外,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些年来,一些美国大学的申请难度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若干年前,我们知道达特茅斯是一所非常难申的学校,很少招大陆学生,而最近这两三年,达特茅斯的申请难度明显下降了不少,对中国学生越来越友好。而莱斯大学由于校长和校长夫人的原因,有非常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学生极其友好,每年都会入学 100 个左右的中国本科新生,但这两年中国学生的数量下降不少,录取难度明显增加,去年入学的中国新生只有 50 多人,但依然占全部国际新生的将近一半。
东北大学过去是一所非常容易申请的学校,但是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排名,尽管大家对这所学校依然诟病很多,但人家现在的申请难度已经接近于前三十的大学。过去我们很难想象波士顿大学的录取难度能和波士顿学院相比,但现在 BU 的录取难度已经在超越 BC。BU 的排名一路上涨,而 BC 的排名已经快跌到四十了。BC 已经弃用了 REA 的招生政策,而且即将采取 ED 政策,这也是为了止跌采取的一种方式,建议 Fall 2023 的同学如果对 BC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
过去,公立大学则是两极分化的样子,一些公立大学由于经费缺乏会招大量的国际学生,如 UC 系统的部分学校;一些公立大学则由于受到州内法律的限制,招的国际学生极少,比如北卡大学,过去很多年,每年只在国内招 20 个左右的中国学生。但这两年,情况在发生变化,北卡明显加大了中国学生的招生数量,今年光一个华师附 HFI 就录了 15 个北卡。这里也给大家一个了解美国大学录取难度的小窍门,你可以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校或国际部,比如 HFI,去看他们学校今年的 Top 60 学校的录取情况,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各个大学的招生情况和录取难度。记住,只看 Top 50 或 Top 60 即可。你可以把这个学校的录取情况和我做的难度排名对照下,会发现还是很靠谱的。
由于 UC 系统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校经费缺乏,不少校区纷纷扩招国际学生,甚至 UCLA 和 UCB 这种在美国人眼中非常牛的学校都大量招收中国本科新生。但这两年来,情况明显发生变化,即使是国内非常顶 尖的高中,过去一年招十几个 UCLA 或 UCB,今年纷纷只拿到一两个录取,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出现。目前,Top 50 中的 UC 系统学校,相对比较好录的是 UCSB 和 UCD,甚至 UCI 的录取难度这两年都上升了非常多。UC 系统的录取难度基本上是 UCB≥UCLA>UCSD>UCI>UCSB≥U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