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发展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日本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04 00:27:08来源:未知

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战后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之下进行的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广泛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主要包括:第一,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采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军队;逮捕东条英机等140多名战犯,并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讯;废除《治安维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销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团体;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神道和国家分离;释放共产党人在内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据美国占领当局意旨修改宪法。修改后的《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0月7日经贵族院和众议院通过, 11月3日正式公布,从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大权,“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行;“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新宪法使日本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财阀。美国占领当局首先指定三井总公司等83家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财阀的56人为财阀家族。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须交给“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处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财阀家族及财阀公司负责人一律辞职,十年内不许复职。在此基础上又制定《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尔的共同行动,划小经济力量过分集中的企业。此项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325家企业中,实际上被划小的企业只有8家。解散财阀虽不彻底,但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农地改革。先后颁布两次农地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凡在村地主超过一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全国原230万町步出租地征购了190多万町步,其中180多万町步廉价售给佃农。农村90%耕地变成自耕地,90%左右农户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灭,形成以自耕农为主体的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此外,日本还对文化教育、劳动立法、公务员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进行改革。战后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历史任务。日本由军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所致.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 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 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 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 期。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 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 900 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 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 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 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经济上的 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 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 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为了使日本经 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 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 经济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 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经济 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所谓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 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 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 的能力,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根据这个经济战略,政府专门设立的“ 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向煤炭业发放了 475亿日元的贷款,占该公库全部贷 款总额的36%。1946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1947年即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 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 21%。1948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初步好转的迹象。工矿业生产恢 复到战前的54.6%,其中煤炭达到90%,钢铁 49.2%。虽然有这些效果,但由于支付巨 额的价格补贴和大量贷款,通货膨胀则如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批发物价的上涨率, 1947年和1948年分别为193%和167%之多。 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 实行军事占领,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 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随着东、西方冷战加剧和中 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趋向于胜利,美国统治集团企图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以对 抗所谓的“远东的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扶植日本恢复经济 上来。具体来说,首先是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 5月干脆一笔勾 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 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美国还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美国国务院和陆军部于1948年12月联合发表声明,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 要求日本尽快结束财政金融上的混乱状态。次年 2月,底特律银行董事约瑟夫·道奇 以美国总统特使、占领军财政金融顾问资格赴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税收、冻结工 资、削减财政补贴、停止“复兴金融公库”放款等主张,实行所谓“道奇整顿”。日 本1949年的财政预算被编成一个有大量盈余的“超平衡预算”,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 汇率也是在这时确定的。“道奇整顿”使居民赋税加重,企业银根抽紧,货物积压, 需求萎缩,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 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 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毗邻的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维修卡车、 坦克、舰艇等,这对当时苦于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无异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刺激。日 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09 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另一方面,朝鲜战争 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 敞开了大门。仅1950年下半年,日本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 55%。1952年的出口额等于 1949年的2.7倍。自1949年以来由于市场萧条积压下来的近 1,500亿日元货物随之倾 销殆尽。轻纺工业因为得到大量订货迅速恢复发展;钢铁、机械、造船、水泥等行业 的生产也有大幅度增长。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度达到 战前水平。正如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所说的,“朝鲜战争”成了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 天赐良机”。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政 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 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主要包括:制订钢铁、煤炭、造船、电力等行业 的生产合理化计划,把私人投资的 40%吸引到这些行业,加快改造旧设备的步伐;设 立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对重点行业的设备投资和进出口提供长期低利贷 款,并直接对铁路、港湾、电力等部门进行财政投资,支持基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修订税制,对企业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加速设备更新,扩大资本积累。1953年日 本政府规定,企业购入新设备的当年就可以提取相当设备价格 50%的折旧费,从利润 总额中扣除,不须纳税。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1951年, 日本企业中使用期限超过6年的旧设备占71%,1955年便下降为 42.8%。1950年日本开 始实行《外国投资法》,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 口设备也逐渐增多。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47%,工业生 产平均每年增长 12.3%。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战后,美国在日 本推行了农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有 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励增产化肥,推广良种,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到 1951年日本的农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水平。1955年粮食总产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 稻米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 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1956年度颁布的政府《经济白皮书》在回顾战后10年的经 济生活后,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 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