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交流中get到外国人的脑回路?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如何在交流中get到外国人的脑回路?

发布时间:2024-11-03 18:10:45来源:未知

如何在交流中get到外国人的脑回路?

丹麦学者认为,“交际超类型”(communicative supertypes)是俄语、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根本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3月29日,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官网报道称,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管理、社会和传播学系教授皮尔德斯特-安德森(Per Durst-Andersen)在该校讲座时表示,他收集了来自英国、丹麦、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商务人士与学生的大量英文数据,对母语不同的人在完全相同的情境下进行交流的情况做了对比分析。他认为,有证据表明,以俄语、汉语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分别拥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因为这些语言属于不同的交际超类型。讲俄语的人会通过内部与外部现实来描述所处的情境,是第三人称导向;讲汉语的人倾向于根据表达者的经历对事物进行描述,是第一人称导向;而讲英语的人侧重于向倾听者提供信息,是第二人称导向。

学者表示,这种新的类型划分主要根据有两点:第一,在人们的大脑中,现实是以三种模式存在的,包括人们的经验、理解认知与对外部现实状况的记忆。第二,事实证明在交流环境方面,可以适用这种三分法,包括表达者对于某一种情境的经历、倾听者对于某一种情境的经历和记忆,以及表达者和倾听者共享的情境。因为表达者和倾听者必须实现共鸣,因此他们在前述3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就可以将语言分为:基于表达者和倾听者对情境的共同理解、以现实为导向的类型,如俄语;以表达者为导向的类型,如汉语;以倾听者为导向的类型,如英语。

德斯特-安德森以纯粹的语言学分析认为,在3种交际超类型中存在不同的、具有决定作用的类别。在俄语中,动词体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汉语中,句子末尾以虚词形式出现的有关语气发挥着类似作用;而在英语中,时态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原标题:丹麦学者研究发现母语影响交流者思维方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姚晓丹/编译

声明:本文图片来自东方IC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