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怎么交
发布时间:2025-01-03 18:22:07来源:未知
湖州市分析及经济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0343335发展机制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2010年末户籍人口259.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10万,常住人口290.96万(2010年),其中市区129.32万;面积581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5.1%,中心城市建成区95平方公里(2010年),南浔15平方公里。湖州有较好的区位条件。距杭州75公里、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南北走向的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宣杭铁路和东西走向的318国道、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的宁杭客运专线和即将开工的沪苏湖城际铁路贯穿湖州全境。新长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湖乍铁路使湖州分别与陇海、沪杭两大铁路干线连通。湖州还拥有全国一流的内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地理位置: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南浔、吴兴两区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气候: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12.2~17.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4~5.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30.8℃,无霜期224~246天,10~10℃期间天数为200~236天,10~10℃期间活动积温3800~5130℃,年日照时数1613~243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02~111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761~1780毫米,年降水日数116~1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 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三月和九月是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一般以东北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7~3.2米/秒。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中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域内水面面积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京杭大运河和源于天目山麓的东、西苕溪纵穿横贯湖州全境。苕溪东经由页(申湖航道,称“中国莱茵河”),流于黄浦江,北经56条溇港注入烟波浩渺的太湖。境内水系密如蛛网,交织一起,形成江南水乡。地形:湖州的地形,西倚势若奔马的天目山脉,境内重岗复岭,群山逶迤,异峰突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龙王山高1587米,比在临安境内的天目山主峰还高出80米,山势磅礴,奇峰异石与悬崖陡壁相间,有仙人桥、龙门瀑布、龙门坎等自然景观。周围云雾变幻,溪谷深切,水流湍急,叠瀑壮观,覆盖着生态完好的原始森林。在700米以上森林呈现出黄红相间的暖温带夏绿林景观,森林面积达2063平方公里,素有“极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称,此乃上海黄浦江之源头。资源:有煤、铁、石灰石等矿藏,与安徽省交界处的长广煤矿是省内最大的原煤基地。湖州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矿藏已发现47种,经初勘的23种,以非金属矿藏为主,主要有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等。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树等,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陆生脊椎动物约300种,珍稀动物有扬子鳄、金钱豹、梅花鹿,畜禽饲养品种有50余种。淡水鱼是境内动物资源的重点,有102种。交通:宣杭铁路(安徽省宣城市 - 浙江省杭州市) 、新长铁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长牛铁路 (浙江省长兴县 - 安徽省广德县牛头山镇) 、宁杭客运专线(在建)、湖苏沪城际铁路(规划中)、乍嘉湖铁路(规划中)。杭宁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长高速公路、苏杭高速(规划中)、杭州绕城二线(规划中)。长湖申线、京杭大运河湖州段、湖浦线。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289354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6257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67753人,增长10.20%,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503450人,占17.40%。经济: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6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714.61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482.34亿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最多,为637.18亿元,增长11.74%。三次产业比例为8.1:55.6:36.3。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实现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的目标。2010年,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72.35亿元,比2009年增长17.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72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3288元,增长13.1%,湖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城市.产业结构:农业,包括牧业,林业,渔业,养殖业。油菜,水稻,蚕茧,蔬菜,花卉,水产,家禽是主要产品。工业:轻工业,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与节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销售地国内外均有销售,国内为主。第三产业:贸易和旅游。产业比重增加。 经济发展机制及分析:1,: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2:产业集群: (1)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从单个企业来看,规模也许幷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不断出口到区域外的市场,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 (2)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灵活性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产业集群现象相对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 (3)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它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3:以湖州为中心地,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中心地概念:生产者为谋取最大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