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

发布时间:2024-12-30 06:33:45来源:未知

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 解:(1)对于λ=500 nm的光子能量为 10 -19 J因此每秒到达底片的zhidao光子数为 ×10 6 如果光子是依次到达底片的,则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底片的时间间隔是 两相邻光子间平均距离为s=c△t=3.0×10 8 ×8.0×10 -7 m=2.4×10 2 m(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4×10 2 m,而箱子长只有1.2 m,所以在箱子里一回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光的衍射行为是光答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衍射图形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可能性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