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进入大学后成长的因素 论文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许多人进入大学后成长的因素 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4 05:14:48来源:未知

许多人进入大学后成长的因素 论文 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准确把握了解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因素的现状情况及问题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62,有利于高校制定有效措施和方法来改善大学生成长、成才状况。通过使用自己设计的《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因素的调查问卷》对云南农业大学的500名本科生进行随机调查,对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因和外因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因素中还明显存在着意志力薄弱、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包容力不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决断能力较强,但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波动;其情感诉求渠道最重要的是朋友和父母,朋友的分布又随空间扩大而减少;他们对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主观学习需求;校园因素和社会、媒介因素具有非常强的相互重合、补充、调节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成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95-03   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因素研究历来受到高等教育者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微观分析类,即从某个具体方面对其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比如:“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成长、人格完善和社会化的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情绪因素对大学生学习、身心健康、自身成长、人际交往和行为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的成才、成功直接相关”[3]等;二是宏观分析类,即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因素的综合整理和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点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例如:“在大学生学习成才激励机制中明显存在两个动因:一是以各种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内动力系统;二是以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为内容的外动力系统。”[4]“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大学生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动力和导向作用。”[5] 三是实证调研类,该类研究由于涉及因素复杂众多、互为影响且调研者的主观偏好等原因,就容易形成因素分类缺少标准、不全面,建议措施也会因为缺少内在逻辑联系造成实效性减弱、表面化等问题。本文试图以第三类研究方法为主来对前两项研究分析中得出的对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向因素进行整合、分类并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以期能从学校这个角度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对策。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是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就涉及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观、性格、意志力、情绪等在内的内因系统因素和包括家庭、媒体、学校、社会在内的外因系统因素,对500名大一至大四本科生所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涉及农学、工学、人文、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32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内因系统   1.性格因素。包括情绪状况、自制力、自信度、意志力、包容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总体的性格因素较为正面、积极和乐观向上,53.4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坚强勇敢;27.7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很强,45.83%的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较强;59.03%的同学在面临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时能积极寻求合作者,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仅有20.37%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反对,包容度尚可。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性格因素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有20.6%的同学认为自己暴躁冲动,12.03%的同学认为自己胆小自卑,自制力和自信力的缺失;26.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薄弱;在团队合作方面,还有近40%的同学不愿意和尽量避免寻找合作者;从包容度来看,做到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能接受并思考其存在理由的同学仅占28.93%。   2.人生目标及方向。对大学生人生目标及方向状况的了解将有利于针对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1.53%的学生选择了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的形成时间分别是初中23.15%、高中41.67%、大学35.18%,人生目标自我认知的坚定程度为很坚定17.59%、坚定36.11%、可能会变35.42%、说不清楚10.88%。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决断能力较强,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波动。在对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选择时,社会经验的积累为41.44%,专业技能提升为28.7%、人际关系改善18.52%、竞争意识的提高6.48%、其他4.86%,前三项选项为大学生具有强烈学习需求的内容。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较强,也有着非常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动机,但同时他们的目标、态度和动机都还非常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以满足其学习需求为基础,把正面、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三观教育贯穿其中,实现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和方向跟国家、集体的利益有机结合。   3.情感诉求对象。对即将真正意义上独立和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情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了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渠道,对于把握、化解大学生情感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困惑无助时候大学生的倾诉对象占比分别是朋友43.06%、父母17.36%、自己解决14.35%、兄弟姐妹12.04%、老师10.19%、其他3%。这说明大学生的情感独立意识较强,当面对情感问题的时候大多选择跟自己相近的朋友作为倾诉对象或者自己解决。在“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一题的选择中,30.56%选择同宿舍舍友、21.3%为同班同学、13.66%为同校校友,近66%都来自同一学校。这说明大学是大学生结识朋友和播种友谊的主要场所,且在同一学校内随着空间、时间的距离扩大,好朋友的范围和数量逐渐缩小。   4.学习动机及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你认真上课,努力争取好的考试成绩的动机是什么?”一题的选择中,51.62%选择了找个好工作、18.29%为对得起父母、15.28%为拿到毕业证、14.81%为争取奖学金。在对专业选择情况一题的选项中,37.96%是按自己兴趣选择、21.3%是按父母意愿选择、11.11%是人云亦云的选择、29.63%是选无可选的选择。过半的同学选择就业作为学习的最大动机,反映了大学生随着大学教育改革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市场化不断深入,竞争意识得到加强,拥有强烈的自我、自立意识;18.29%的同学选择了对得起父母说明满足家庭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专业兴趣不高的现状会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持续钻研主动性降低、在该领域成为专才可能性减少等问题。  (二)外因系统   1.家庭因素。在对“你觉得对你成长影响最大因素是什么?”一题的选择中,家庭占52.54%、学校占20.13%、社会占13.65%、个人11.11%、媒介占1.15%。可见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影响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家庭成员中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成员选择中,父母占64.81%、同辈占18.29%、亲戚占11.81%、其他占5.09%。可见父母是能够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涉及到性格、学习动机、专业选择、情感等等方面。   2.学校因素。校园文化氛围、学风情况、生活环境、师资力量、同学舍友、社团组织、配套设施、社会实践等等都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对学校影响因素的选项中,校园学风状况占41.20%、学校生活环境占31.25%、校园文化活动占17.82%、学校师资力量占9.73%。在对大学里谁最能影响大学生的调查中,44.68%选择同学或朋友、15.74%选择舍友、14.81%选择班主任或辅导员、13.66%选择任课教师、11.11%选择社团组织。在对大学生在校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调查中,31.71%选择看书、18.52%选择社团活动、17.59%选择上网、14.58%选择参加同学聚会、9.26%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8.34%外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对学生参与学校社会实践的情况调查中,积极参与受益匪浅的占48.38%、积极参与收获不多的占30.09%、应付了事没有收获的占13.66%、懒得参与的占7.87%。总体来看,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基本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校园环境的氛围影响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3.媒介因素。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名人事迹、网络等。从媒介对大学生影响度的调查问卷答案中,以上媒介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度分别如下:电影、电视、广播45.14%,书本、杂志、报刊为23.15%,名人事迹为11.81%,其他(如网络)占19.9%。   4.社会因素。我们选取物质、道德、人际交往、就业这四个内容作为选项对大学生对其进行影响力度调查,结果为:人际交往39.12%、社会风气(如伦理道德等)32.87%、就业压力17.36%、物质方面10.65%。人际交往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来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社会的认识首先是对人的认识,从单纯的家庭环境进入自我独立的跟人交往的大学校园,人际交往就成了大学生认识人、认识社会的第一个课题。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成长成才道路上拥有较好的条件和环境,但同时也在内外条件和环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特征,值得我们注意和利用。一是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因素中还明显存在着意志力薄弱、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包容力不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二是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决断能力较强,但同时又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波动;三是大学生情感诉求渠道最重要的是朋友和父母,朋友的分布又随空间扩大而减少;四是他们对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主观学习需求;五是校园因素和社会、媒介因素具有非常强的相互重合、补充、调节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由于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众多、复杂且相互交叉影响、互为因果,所以无论是个人的内因还是外因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最终改变是由内而外发生的,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快地成人、成才,必须使其内在的主观能动因素得以改变。良好的性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情绪、情感状况,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坚强的自制力、自信度、意志力,海纳百川的包容度、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以及符合时代、国家要求和利益的人生价值观等这些自身素质和特质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肩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必须根据影响大学生内外因素的现状和特点,牢牢以学校这个角度为出发点,整合构建全部外因各个因素与内因因素之间的对应联系桥梁,通过外界因素的介入来培养、熏陶、教化、影响大学生的内在心理、思想、品质、动机、行为等发生变化,才能达到帮助其成长、成才这一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关注学生心理,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有助于提升自身性格优势的活动。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步入成熟期的关键时刻,良好性格的形成在这个阶段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管理当中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良好性格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持续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积极探索、创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来对大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鼓励、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诸如体育活动、拓展训练等能有效提升其自制力、自信力、意志力、团队精神、包容度等心理、性格优势的活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强大的自身性格和心理基础。   2.创新“三观”教育传统模式,强化大学“三观”教育影响力。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较强,也有着非常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动机,但同时他们的目标、态度和动机都还非常的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者要时刻以满足其对学习内容的最大需求为基础,把正面、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贯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把紧密与学生自我成长、成才需求结合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创新性地开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和方向符合国家、集体的利益,使三者有机结合的思政教育,有效激发大学生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动力源泉功能。   3.重视情感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开展校风、班风、舍风建设及家校联系制度建设。经过大学生情感诉求渠道的分析,我们知道大学生的情感依赖主要是朋友、父母、自身、兄弟姐妹和老师,同时好朋友的最主要来源又是同一学校的舍友、同班同学和校友,这就对学校校风、班风、舍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校风、班风、舍风建设是促进大学生之间互为良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内、班内、宿舍内的正面、积极向上风气的建立,必定会对个体在情感诉求的微观渠道上得到正向、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家庭因素,特别是家庭中的父母监护人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作用的客观存在,也是我们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注、研究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这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时候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所能带来的作用和效果,积极构建各个层级的家校沟通、对话平台,及时发现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尽早、尽多地实现人生价值和健康成长。   4.注重从学生需求出发,因势利导开展素质能力教育。社会经验、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是目前大学生在竞争时代下自立发展的自然学习需求,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开展提升学生社会经验、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速度和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实践和专业教育中充分考虑和增加社会交往、心理学、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等内容;在形式上,针对不同受众和年纪的学生开展诸如选修课、课外专题辅导、讲座、主题班会、同伴教育、游戏比赛等等形式多样的素质能力提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不断深化学校固有的社会实践和专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发展,真正做到从学生需求出发,因势利导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5.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媒介因素。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将近要有三年半时间置身其中的学习、生活场所,同时它还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的地方。我们不可能对社会、媒介绝对地屏蔽,但我们可以用科学、理性和思辨来对其进行沉淀,为我所用。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来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生活环境改善、师资力量提升、社团组织管理、配套设施改进等。一方面要针对社会、媒介各种热点问题采取不逃避、不躲闪的态度,积极构建讨论、思辨的平台,让学生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学会判断和批判。另外一方面还要对于那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年龄承受的各种思潮、行为和态度加强监管。目的就是为大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校园环境。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