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2-10 06:07:55来源:未知

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21世纪的到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学的教育机制也逐渐打破传统,走向改革创新的道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一、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意义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可以促使人健康向上。在大学中,适当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36334地开设音乐课程,引入良好健康音乐,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因为音乐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培养高尚的人格,一些发达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十分重视,将音乐作为必修课程。美国《音乐教育全国教育大纲》“1990年的目标”规定:(1)所有学生都应接触到音乐课;(2)中学应要求至少修一个卡内基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科方能毕业;(3)大学应要求修一个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生方能入学。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乐”置于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进一步深化了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相对还比较落后,反映了我国现在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大学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二、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一)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二)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学生群体中的抽样调查反映: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选修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太少,老师并不重视教学,通常以播放影碟敷衍课堂授课;从教师群体中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教师反馈的信息是学生本身不重视选修课,学校也不重视音乐教育,开设音乐课的阴碍和困难重重。大部份普通高校没有将音乐纳入必修教学计划,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上有质的突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第二课堂的开设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据统计,在我国,80%以上的普通高校音乐只作为选修课,音乐教育程度浅,授课条件也十分有限,有许多高校至今为止都没有一台象样的钢琴,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从中学毕业会考到高考再到大学,音乐课潜规则被取消,人为地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我国文化教育质量的落后。(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国,1986年和1998年都有人经常向我表示关心的问题是,西方音乐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每一种文化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和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孩子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一)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三)改善教学方法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立体地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导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详细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题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南国农教授在《电子教育学》一书中,用实验研究法对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研究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的注意力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可见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由此可知,在音乐课程的改进中,音乐教师要主动地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从而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三)加强音乐理论教学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四)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凡*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流行乐即是“邪音”。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外界的刺激较易干扰他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五)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由于现在普通高校对音乐教学的忽视,许多在职的音乐老师也因此而不重视自已的位置,从而松懈音乐教育。许多大学的音乐教师对音乐课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无非是让学生唱几首歌,学几个动作,或者让他们自已欣赏几部音乐作品,图个简单轻松。这样一来,音乐教学在学生心目中也变得无所谓,觉得学不学音乐知识并不重要。这将使音乐教育走上一个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