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江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9 20:47:09来源:未知

江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4年,江南大学共有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14个,其他平台基地7个。 国家级科研基地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无锡)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基地食品胶体与生物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9666661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技术转移与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平台基地江南大学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和信息中心中国包装总公司食品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油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院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市重组药物公共服务技术无锡市数字媒体创意中心 “十一五”以来,江南大学承担并完成了“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50项;获部省协会以上级奖励39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专利申请数、授权数稳居江苏省前三位、全国高校前列。2013年,学校发表三大检索论文SCI、EI、ISTP1880篇、CSSCI论文325篇,最高影响因子达24.892;申请发明专利1392件,获授权发明专利451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国际合作奖、何梁何利奖各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2项。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月刊)是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创刊于1982年12月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8年由轻工业部主管变更为教育部主管。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无锡轻工大学学报》更名为《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以“食品科学”、“发酵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专业性期刊的办刊模式和运作方式,面向国内外食品与生物技术的各个学科领域,全面反映国内外食品科学及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二、三、四、五、六版认定为轻工业类核心期刊,在轻工领域形成了权威的学术地位。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办于1998年,前身为《江南学院学报》,2002年2月更名为现刊。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刊期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教育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技术指导类刊物。 《创意与设计》《创意与设计》于2008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承办的一份以工业创意设计研究为主体、兼及各设计专业方向的全国性学术刊物。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Engineering》《Food Bioscience》 截至2014年,江南大学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2014年在51个本科专业招生。 江南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以及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4个学科进入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前五名,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蝉联第一,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设计学并列第四,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五;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前1%。 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 省重点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 截至2015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02人,其中专任教师1777人(含研究生导师886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57%,博士学位人员比例5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31%;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在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占据25席;拥有部省级创新团队30个,其中国家优秀教学团队3个;设置教师卓越中心,实施“至善青年学者”、“至善特聘教授”、“至善创新团队”等人才和团队支持计划。 国家级教学团队1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张 灏2009年2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团队陈 坚2009年3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过伟敏2010年 省级教学团队1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学科教学团队陈 坚2008年2纺织服装学院机织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高卫东2009年 截至2015年6月,江南大学获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建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精品教材3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6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7部、 江苏省精品课程52门、、江苏省精品教材35部;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江南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南大学食品发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南大学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纺织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序号创新实验区名称负责人姓名学院、部门公布时间1艺术设计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过伟敏设计学院2007年2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朱 拓学生工作处2007年3江南大学创业教育实验区张大良学生工作处2008年4生物工程专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陈 坚生物工程学院2008年 国家级实验教学及实践教育中心序号学院名称批准立项时间1食品学院江南大学-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2食品学院江南大学-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食品学院江南大学-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5生物工程学院江南大学-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2011年 省级实验教学及实践教育中心1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陈明清2005年2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潘 丰2007年3纺织服装学院纺织服装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葛明桥2007年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武美萍2007年5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陈国庆2007年6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发酵实验教学中心冯 骉2009年7纺织服装学院纺织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王鸿博2009年8设计学院产品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辛向阳2009年9外国语学院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董剑桥2009年10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综合训练中心顾晓峰2011年11商学院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李晓钟2011年12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卢立新2012年13药学院制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金坚2013年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工程2010年2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2010年3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2010年4医药学院制药工程2011年5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2011年6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1年7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2013年8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13年9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2013年 国家级特色专业1数字媒体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2007年王 峰2食品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张 灏3生物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2007年堵国成4设计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2008年过伟敏5纺织服装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纺织工程2008年高卫东6设计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2009年王安霞7物联网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2009年纪志成8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2009年丁玉强9医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2009年金 坚10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0年陈明清11物联网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年吴小俊12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2010年阮文权13纺织服装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2010年梁惠娥14生物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2011年饶志明15物联网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2011年纪志成 国家级精品课程1食品学院食品工艺学夏文水2003年2纺织服装学院机织原理高卫东2007年3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杨瑞金2008年4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陈 坚2008年5食品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原理冯 骉2009年6纺织服装学院纺纱原理谢春萍2009年7生物工程学院生化工程堵国成2009年8人文学院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陈明选2009年9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遗传育种李华钟2010年10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董剑桥2010年11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概论(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吴小俊2010年 省级精品课程 1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学诸葛健1993年2设计学院产品设计张福昌1993年3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宋云翔1993年4理学院大学物理朱 拓1993年5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工原理周佛龙1995年6理学院高等数学黄文华1995年7机械工程学院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叶碧云1995年8设计学院包装设计沈大为1995年9食品学院食品化学王 璋1995年10食品学院食品工艺学夏文水1998年11理学院物理实验屠志淳1998年12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力学朱其莹1998年13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工学薄亚明1998年14纺织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学陈运能1998年15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基础黄如林1998年16物联网工程学院信号与系统燕庆明1998年17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杨雄飞2000年18机械工程学院机械CAD李世国2000年19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梁惠娥2000年20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田亚平2000年21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原理张星元2002年22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周美玉2002年23纺织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学张海泉2004年24食品学院谷物科学原理周惠明2004年25理学院普通物理朱 拓2004年26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江 波2004年27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2004年28商学院西方经济学丁卫国2004年29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陈明选2004年30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群过伟敏2004年31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陈明选2006年32设计学院图形设计寻胜兰2006年33纺织服装学院机织原理高卫东2006年34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杨瑞金2006年35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艺及设备徐 岩2006年36生物工程学院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陈 坚2008年37物联网工程学院信号与系统于凤芹2008年38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原理冯 骉2008年39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学李华钟2008年40纺织服装学院纺纱原理徐伯俊2008年41设计学院景观艺术设计过伟敏2008年42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方 云2008年43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吴小俊2008年44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董剑桥2008年45人文学院心理学沈贵鹏2008年46商学院西方经济学谢玉梅2010年47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李秀芬2010年48食品学院微生物学(食品)张灏2010年49纺织服装学院纺织品染整范雪荣2010年50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遗传育种李华钟2010年51医药学院药理学金坚2010年52法政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谢振荣2010年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基础/Notes in Biotechnology王 武2008年2纺织服装学院纺织材料学/Textile Materials魏取福2008年3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无机及分析化学/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宋启军2009年4机械工程学院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张秋菊2010年5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吴小俊2010年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食品学院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2006年金征宇2生物工程学院品牌专业生物工程2006年徐 岩3设计学院品牌专业工业设计2006年张福昌4物联网工程学院品牌专业自动化2010年丁 锋5纺织服装学院品牌专业纺织工程2010年高卫东6纺织服装学院品牌专业轻化工程2011年范雪荣7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2006年方 云8设计学院特色专业艺术设计2006年寻胜兰9纺织服装学院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2010年梁惠娥10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0年刘晓亚11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应用化学2011年方 云12物联网工程学院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1年潘 丰13物联网工程学院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年王士同14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特色专业环境工程2011年阮文权15物联网工程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2012年杨慧中16机械工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包装工程2012年卢立新17人文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2012年陈明选18食品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2012年张 灏 截至2015年6月,学校与全国30多个城市以及中粮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内蒙古小尾羊公司、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十二五”市校共建协议,协议金额3.8亿元;建有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无锡)开放创新设计研究院、江南大学汕头研究院、江南大学义乌研究院、杭州江南科学研究院、绍兴江南研究院,与无锡市共建研究中心19个;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无锡国联等单位加盟的校董事会,拥有校院两级董事单位400余家。 截至2015年6月,学校与32个国家、地区的13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全校21%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连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公派留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立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建有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4个及国际联合实验室6个;建有“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十强院校”——江南大学北美学院;全职外籍教师稳定在50人左右;每年举办近百场国际及双边学术交流活动。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