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发布时间:2024-11-01 03:09:16来源:未知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