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更快适应大学新环境
发布时间:2025-01-10 06:33:06来源:未知
新进入大学的学生会因很多方面的原因产生适应性问题,在“度过”这一适时期会产生几个心理变化期,兴奋`与努力期,失落与想家期,学习困惑和焦虑期。针对后两个时期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大学与中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对于刚从高中上大学的学生来讲,怎样能很好地度过于高中模式到大学模式是个不小挑战。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过渡”得好,对整个大学阶段以至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否则,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对于已经在大学度过一年的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下粗略的看法。刚上大学的新生大概会经历几个不同的心理变化时期。第一. 兴奋`与努力期。刚上大学时都会有一种十分高兴和自豪的感觉,除非是及少数对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很不满意的,这样的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比一般的学生还要严重。有的学生在刚入学时认为大学是新潮、浪漫、激进、最富有多彩变化的地方,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学专业信心十足,什么也不愁成天畅想未来。要不就是想要好好放松一下,认为高中三年太苦了,大学很轻松没什么压力学习不累,就开始了天天娱乐之中。而那对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很不满意的学生则开始感到前途的渺茫感,也许是天天怨天尤人,要么心想一个人才就要这么被浪费埋没了,自己要改变这一切,就个自己定了个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的豪迈计划。第二,失落与想家期还有就是新环境的适应问题,这里包括学习上的适应和生活上的适应(主要是人际交往)两个方面。学习上,在刚上学的兴奋过后,当正式在大学上了几天课以后有很多学生会发现大学的老师与高中的老师很不相同,已经习惯了在高中被老师管着学习,在老师的关心中学习的新生,而看见大学的老师除了在上课时能看见,而且上完课就走。就不知道怎么去学习,学不到什么东西,会感到一种被冷漠感。再加上离开了父母的身边,缺少了那关爱从事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从由老师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到自己独立去适应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从中学时代的亲密好友到初入大学的孤独失落,大学新生面临众多的"心理丧失"。(心理丧失指对原有的心理安全感,自豪感,满足感等,因某种原因而消失或不再拥有,而产生的一种悲哀消极情感等)生活上,会出现日常生活管理不善有的同学也许是第一次住校,在家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没有什么生活技能,洗个衣服都不知道放多少洗衣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同学间大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宝贝,自己都忙不过来不知道怎么生活呢谁还能帮你。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和平生活在一起,缺乏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学生在一起相互间难免会有不和。发生了争执可能连个说话诉苦的人都没有。另外大学也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有很多的事都是有能力者上之,有能力的学生会得到大家的青睐,而那些没什么特长的学生则有可能被冷的一边。这种种的不适应就会让一些同学产生一种失落感。这就不免产生了一种思家之情。天天回忆在过去在家时的生活中,逃避现实。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帮助的是“情感交流”41%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培养更需得到帮助,还有17%的学生“感到孤独”。(自 《中国教育报》)绝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可见,新生面临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困惑。解决对策针对大学新生中心地位的失落,进行角色重新定位的思想教育,对此,可以采用对集体新生做报告,辅以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法,让新生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适时解答新生的诸多角色定位问题,如“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明确大学生的求学目标,有利于他们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通过老生口耳相传式的教育,让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的同时,也对心目中的大学形象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还要教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关键是学会与人交往。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宽容、平等的原则,尊重他人,保持尊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做无谓的斗争,但也不要害怕冲突。除此之外,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要努力跳脱自己的巢穴,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双方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温馨。其次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的自尊心,赢得对方的好感。第三,要积极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在不得已批评别人时,也应采用一定的“谋略”,譬如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委婉巧妙地暗示对方要注意自己的错误。第三,学习困惑和焦虑期。也许生活还没完全适应的新生,在学习上又会遇到了不会学习的问题,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式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一点就是没有人一天到晚“管”着你。上大学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习。是新生的困惑,高校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这些资源不会主动送到你的手里,可是实际上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去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在图书馆也不是看看小说,信息中心上个网也只是聊聊天看个电影。还有就是不知道怎样来安排时间学习,。老师一堂课讲很多知识,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讲完课就走人了,同学们也就各自回去自习,复习也不知道怎么复习,找不到重点。如果有问题需要向老师请教怎么办?反正没有老师检查那就放着贝。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加之大学里给学生很多的空余时间,自由度大,这又让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忙什么。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然而,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新班集体中,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或是心理压力的问题,使大学新生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很多学生是高中班级的“佼佼者”,但“山外青山楼外楼”,进入大学后有可能丧失了以往“尖子”的地位与优越感,落差较大,难以在学习上找到新的支撑点和成就感。还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自然对所学专业产生不认同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发展下去会发现自己什么也学不到了,产生一种学习上的焦虑感。一些人因此导致了失眠、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解决对策学校要改进教学设置,比如增加选修课。要组织学生要参观学校给学生讲解学校各种设施的用途,多给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对明确怎么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习产生兴趣。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还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还要学生也应该自己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对专业不理想的学生要耐心摸索专业领域里自己的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必要的时候参考“职业人格能力测试”,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另外要明确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我们能做的就是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让这个选择更有价值。“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学好,积极挖掘内在兴趣。对于那些痛失优势地位的学生而言,要端正心态,能够进入大学校园本身就说明了一定的能力,所以就算横向比较不显优势,跟自身做纵向比较也会保持自信水平。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学会求助院系老师、同学、心理咨询师等以获得支持。总之,如何能很好地度过新生的心理适应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形成、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转变。更系到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以至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好的开局将带来更好的未来。学生在刚上校产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如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将影响其一生。我的专业知识有限,大多是自己的一些粗略见解,观点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多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