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对单亲家庭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4-11-12 04:45:08来源:未知
当前,逐年扩大的单亲家庭队伍已成为英国最显著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英国单亲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 8倍,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6,而到1993年则占27%,1995年占30%。2005年有190万单亲家长抚养着310万名儿童,在单亲家长中,父亲占了9%而母亲占了86%。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英国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如此众多的单亲家庭不仅是英国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许多社会悲剧的发源地。 从2005年的统计可知,作为英国单亲家庭主力的单亲母亲家庭占了总数9成以上。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单亲母亲家庭且呈逐渐增加态势呢?这是一个很复杂也难以回答清楚的问题。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英国对单亲家庭的福利政策是促使其数量持续上升的主因。在英国,单亲家庭可享受免费住房,日常生活补助,政府的减免税费等。 政府提供的住房根据孩子的性别和数量区别对待。若母亲带一男孩,则获住两卧公寓一套;若孩子是一男一女,则能住3卧公寓。去年笔者从报纸上读得一则消息,一阿富汗籍妇女以难民身份留居英国,她和7个18岁以下的孩子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有7间卧室、4个洗澡间的大别墅,一家人兴奋地惊呼如同中了100万英镑的大奖。 政府提供的日常生活补贴也很可观。抚养一个或数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若年龄在14岁以下,其单亲母亲无需外出工作。除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可能有车开、养数条狗、外出旅游等。另外,孩子的午餐费、校服费、随校旅游费等全部免除。来自英国政策研究中心的计算显示,有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十年内平均花费政府的钱从7万1千镑到15万4千镑不等。 单亲家庭可享受的减免税、费数量巨大。据统计,一户有两个孩子的双亲家庭,每周每人的平均收入为460镑和2 50镑,这个家庭十年里缴税超过76,000镑。一旦他们分开,便坐享地方政府的税务补贴。在收入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十年内他们只需交纳4,000镑的税。可见,上述家庭由一个双亲家庭变为一个单亲家庭和一个单身家庭后,政府十年内不仅少入库72,000镑税,还要支出最少71,000镑补贴他们。关于减免费的待遇,我在此仅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愿意自己的孩子进入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这些学校的费用昂贵,一般仅学费每年就是12,000镑,但如果家庭收入低于税前60,000镑,就可享受减费待遇;若孩子来自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的单亲家庭,只要成绩合格便能免费入学。有些头脑灵光的夫妇便选择时机假分手。这样做好处多多。不仅能享受政府提供给单亲家庭的各项好处,还可以让孩子免费进私校接受较好的教育,何乐而不为。 由于单身母亲能享受免费住房、日常生活补助,政府的减免费、税等,所以当今从金钱财务的角度来说,在英国做单亲母亲是一种比上大学更好的职业。因为,女性青年如果选择上大学,毕业后不得不找工作用收入归还她们的助学贷款;她们住在简陋的租赁房里,直到积攒够首付去获得天文数字的按揭贷款买房。于是,有些有女孩的家庭,在孩子17岁左右,默许其怀孕生子,因为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一套政府免费住房到手了。 社会观念过分开放使然 英国社会观念的开放,也是造成单亲家庭数量攀升的原因之一。有些家庭,父母一辈便开时代之先河,或未婚先育,或同居,或离异,他们的行为传承给了子女,子女继承其衣钵建立起了新的单亲家庭。按照习俗,传统家庭的孩子到18岁意味着已成人,也就是说子女各方面应独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搬离过去的家庭还可以为所欲为。随着自己的独立,她/他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像未婚先孕这等事不仅其父母视若无睹,亲戚朋友也会置若罔闻,因为他们知道干涉或冷嘲热讽不仅是落伍于时代的表现,还有可能触犯国家包罗万象的法律条文。 今年2月份,一罹患宫颈癌将不久于人世的29岁当红女星,去世前几天,在医院里携两个孩子与同居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婚礼。一家电视台付出几十万镑夺得了独家转播权,对此作了令英国观众痛哭流涕地报道。她开诚布公地说,自己的临终婚礼能为7岁、4岁的两个儿子赚下足够多的抚养费。而富豪弃旧迎新者也不胜枚举。2007年,一著名富翁为另娶美娇娘,用约4000万镑从与他一起白手起家的妻子手里赎回了自由身。此案刷新了英国最贵离婚纪录。年老色衰的前妻与接近成年的孩子组成了单亲家庭。同样,伦敦前任市长利文斯通也公开承认他先后与多个女友同居并诞下两子,目前他的孩子们生活在单亲家庭。明星、富豪、高官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风向标。他们个人事业的奋斗、成功史,毋庸置疑是激励年轻一辈的强大动力。但这些人私生活的我行我素,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不可小视。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毫无生活和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会模仿身边人和崇拜名人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觉走上了制造单亲家庭的路。 中国儿童熟知的哈里·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作者J.K.罗琳,目前正在现身说法,为争取单亲家庭的权利到处奔走呼号。遗憾的是,她看到的只是这个群体的贫困和可怜,没有看到或说不愿去看造成这个特殊群体的国家政策、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