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谈谈如何确立适合的期望值、树立自信心、提高自主择业能力

导航

大学分析 > 高考新闻 >

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谈谈如何确立适合的期望值、树立自信心、提高自主择业能力

发布时间:2024-12-14 04:09:20来源:未知

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环境谈谈如何确立适合的期望值、树立自信心、提高自主择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新形势一、正确认清形势、树立危机意识1、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自1999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迈进了大众化阶段。其所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使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渐增多,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400万,增量部分主要是本科生。2004年全国有94.5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2006年430万人毕业,比2005年净增75万人,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两会时指出:中国高校学生已经超过20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9%(世界平均水平是15%),已经名副其实迈进大众化时代。(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 “买方”1997年以前考上大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负责分配工作,之后国家实行毕业生就业坚持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其就业机制为“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原来大学生是紧俏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卖方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双方自愿选择。(3)高校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约29%,而美国高达74%,马来西亚、印度等国也都达到了40%以上,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高,因此能吸纳大量劳动力,有力缓解失业压力。但是我国的第三产业比例较小。但有逐年扩大的趋势。(4)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将有大量青年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与青年劳动力的增加速度之间将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学家将失业分成摩擦性失业、总量过剩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三大类。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比如,因跳槽、迁居等原因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一般这种失业的时间很短,通常在6个月以内,而且这种失业很多时候还是劳动者的一种主动或自愿的选择。6、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复旦大学主持研究的《2004-2005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中显示,有86.8%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增大,而2000年的这个比例为58.9%。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后果会比较严重。如何解决?一是理性的适应竞争的心态。首先要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包括整体形势、本学校形势、本地区形势、本专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理性的看法。改变大学生的优越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各种可能的结果,认清个人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可能差距;其次是准备好理性地对待各种竞争结果的心态既然是竞争就会有满意的结果和不满意的结果,大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的结果都应该有所准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并不是终生就业,任何结果都有一定的暂时性。在现在的开放和流动的社会里,暂时获得一个满意的职位,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努力,必然会向下流动,被职位所淘汰,相反暂时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职位,但通过自己进一步的努力仍然可以向上流动,获得满意的职位。 二是积极的应对竞争的心态。首先要树立赢得竞争的积极心态。在心理准备上不能仅仅定位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应该定位在找到最好 的和最合适的工作。这是赢得竞争性工作岗位的心理前提和和心理动力;其次是作好为赢得竞争而付出的代价或努力的积极心态准备,不能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抱有侥幸的心理。面对竞争性的就业市场,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越大,对理想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赢得这个职位。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社会更容易”三、了解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1、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朱慧对《大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课题调查显示,2005年大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最重视的四项综合素质:责任感和事业心78%、科研与创新能力70.2%、思想品德修养68.6%、专业基础知识65.2%。 上海交大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5项标准排序的统计结果:专业基础知识32.5%、思想道德修养22.8%、问题解决能力16.7%、敬业精神9.1%、团队合作精神6.6%。参加调查的所有单位没有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创新、团队合作能力。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现在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尽快认同和融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单位实现共同目标起到关键作用。,现在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尤其是大中型用人单位除了重视学生的“硬素质”,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工作中的主观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软素质”。总结一下现在用人单位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的毕业生: (1) 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毕业生(2)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毕业生(3)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学习成绩好的毕业生(4)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5)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6)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交际的毕业生上面我们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作好就业心理准备,这些可以为我们就业提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心态,可以避免就业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并不能根本解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问题,怎么办?2 珍惜在校时机,培养就业核心能力(1)学习创新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社会,从个人适应社会的角度而言,现代社会有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成为现代大学生适应竞争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在咨讯时代,技术与设备的进步与创新日程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上几十倍,你若不求新求变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十几年前很多企业第一代学用电脑记帐的都是学lotus123,但没多久就几乎全被excel所取代,当时就有人自以为自己是lotus123的高手,不屑于学习新的软件,最终当然成为第一个被请走的人。要准备好这样一种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学习的内容,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挂了好几门的同学请注意,你的学习方法一定有问题,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为什么那么好?方法正确。他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但是你一定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2)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就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单位招聘大学生相当于一种投资行为,当然希望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直接胜任工作,否则就会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据东方早报(2004年6月18日)报道,某公司曾招募了500名应届毕业生,但两个月后淘汰了近20%。原因是应聘学生一开始干活没法上手,而专门为新手举办的职业培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什么用人单位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而挑剔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较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学习、做事要主动,要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做一个敢于负责任的人。(4)沟通协作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与人打交道,这决定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任何职业生活都是在群体和组织中进行的,因此职业生活都是在群体和组织中进行的,因此职业生活的过程就是为解决问题和事件而进行的伙伴行动。正如巴纳德所指出的,每一个个人都只拥有有限的能力和选择权,因为他既要受外部的环境的限制,又要受自身生物条件的限制,而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并实现既定的目标,就需要采用相互协作的方式。因此大学生要获得和胜任一个理想的职业,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人际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没有任何诀窍,就是主动地沟通与协作,不能自我封闭,对待分歧要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对正式的协作关系(比如工作关系、职位关系)应该避免掺入非正式关系(比如朋友、老乡等)的成分。(5)压力承受能力市场经济的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是成功与失败俱存的共同体,参与竞争就难免遇到挫折,大学生应当对择业中的压力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面对现实,把压力、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一场考验;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不安情绪;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的分析择业挫折产生的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根据客观实际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作出努力,决不能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在当今的竞争社会里,没有谁能够为你安排好一切,只有靠自己的脚踏实地才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四、掌握就业基本知识、做好必要准备(一)未来职业生涯设计1、 考研路。定专业、购买相关参考书、计划复习时间表(做好三点一线的准备)2、 就业路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定向”,此为“一定”。方向定错了,则南辕而北辙,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远,还要重新走回头路,付出较大的代价。因此,职业生涯决策,决不能犯“方向性错误”。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的专业确定。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已不足为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有些学子在学校里读了双学位,拿了几种职业等级证书,就业时就比别人多了几个机会,显得高人一筹。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俗话说“人各有志”嘛。但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去了南方,认为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达,薪资水平较高。但忽略了竞争强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于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时间不长又跳槽离开。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但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不菲,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我,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就应该去试一试,争取被录用。确立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