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诺奖逸事
发布时间:2025-01-03 15:16:10来源:未知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居里夫人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03年物理学奖: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1911年化学奖:提炼出镭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4年化学奖:化学键的研究1962年和平奖: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第一位两次在物理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6年物理学奖:发明晶体管1972年物理学奖:建立超导BCS理念 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第一位两次在化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8年化学奖: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1980年化学奖: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历来前10名最年轻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截止到2016年3月):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奖年龄17岁,巴基斯坦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劳伦斯·布拉格,获奖年龄25岁,英国人,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尔纳·海森堡,获奖年龄31岁,德国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获奖年龄31岁,美籍华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尔·安德森,获奖年龄31岁,美国人,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保罗·迪拉克,获奖年龄31岁,英国人,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雷德里克·班廷,获奖年龄32岁,加拿大人,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塔瓦库勒·卡曼,获奖年龄32岁,也门人,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 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获奖年龄32岁,德国人,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梅里德·科里根,获奖年龄32岁,北爱尔兰人,1976年诺贝尔和平奖。 另外,最年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田中耕一,日本人,获奖年龄43岁,2002年得主。最年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阿尔贝·加缪,法国人,获奖年龄44岁,1957年得主。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人。获奖年龄51岁,1972年得主。 最巧合:生日献礼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最郁闷:等了55年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关注,结果劳斯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最年轻:17岁获奖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巴基斯坦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最年长:90岁获奖到目前为止,最年长的诺贝尔获奖者是莱昂尼德·赫维奇,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后加入美国国籍,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建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90岁,成为史上年纪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已于2008年去世。最集中:居里家族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 最兄弟:丁伯根兄弟简·丁伯根和尼可拉斯·丁伯根是唯一两兄弟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亲兄弟。1969年简·丁伯根与拉格纳·弗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3年尼可拉斯·丁伯根与卡尔·冯·弗利、康拉德·洛伦兹因为在动物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前50名单如下 :1. Harvard University(美国最多)2. Columbia University3.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最多)4. University of Chicago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7. University of Oxford8. Stanford University9. Yale University10. University of Paris(法国最多)11. Cornell University12. Georg August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德国最多)13.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14. Princeton University15. Humboldt University Berlin16.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17. New York University1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21. ETH Zurich(瑞士最多)2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4.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25. Rockefeller University2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27.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28. University of Michigan2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30. University of Zurich3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32.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33. University of Edinburgh34.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35. University of Freiburg36. University of Frankfurt37.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3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39. Leiden University40. Imperial College London41. University of Vienna42. Uppsala University4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44. University of Würzburg45.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46.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47.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48. 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最多)49. King's College London50.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