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药熨技术?中医药熨技术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04来源:未知
中医药熨技术是将加热的药物或物体放在人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并缓慢地来回移动,使药物和热量同时渗透到经络和血管中,从而达到温经通经、散寒止痛的外部治疗方法,化瘀消肿。
中医药熨技术的历史来源
这种治疗方法由来已久。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记载称医疗熨烫用于治疗婴儿痉挛和其他疾病。通过前几代医学专家的不断总结,这种疗法已经越来越完善。到了清朝,医生们普遍使用这种疗法来治疗儿童的各种常见疾病。例如,“儿童融合”说:“对于寒冷的食物和难以治愈伤害的东西,捣碎生姜、紫苏、炒热布袋,并熨平胸部和腹部。如果是冷的,再炒一次。神奇的效果。”它不仅介绍了这种疗法的具体操作和适应症,还肯定了该疗法的疗效。许多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了这种疗法,发展并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中医药熨技术的治疗原理
皮肤具有呼吸、吸收之能力。将热药包置于皮肤上,热气透入皮下,毛细血管受热而扩张,微循环大量开放,血流量加速,这不仅使体机对药物的吸收量增加,同时也使病变组织的代谢产物迅速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热力和药力联合作用是熨法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药物和温热刺激局部组织,扩张血管,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
其次,通过调节经络,起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中医药熨技术的操作方法
1、根据不同的病症,辨证配齐方药。干品者碾成粗末;鲜品者捣烂备用。
2、取干净纱布2块,折成4层,约1尺见方大小,或用厚花布做成布袋2只,大小视物多少而定。
3、将药末和匀,分作2份,先放1份入锅内文火煸炒,炒至烫手取出,用纱布包裹或装入布袋,适时再炒另1份。
4、患儿取卧位,暴露其病处体表,医者手持药包置于病处体表,不住手来回移动,似熨斗熨衣状。
5、若药包温度下降,迅即调换另1个,边熨边换,待患儿皮肤显潮红、温热,药力透达,不适缓解止。
6、若病痛在腹部,医者可持药包绕脐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圆周移动(以下简称顺旋、逆旋)。药力透达后,将药包置于脐上,覆以衣被保温,30分钟后取出。症未愈者次日再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