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导航

职校新闻 > 招生问答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03 21:43:54来源:中职中专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一、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该专业属于兵器类专业。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繁荣,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做保障。武器装备在国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提高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离不开武器类人才的辛勤努力。

又由于武器类专业属于稀有专业和国家重点专业,国内只有少数十几所大学开设该类专业,因此就业对口率和初次就业率都非常高。武器类专业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航空航天类企业、各类军工企业、武器研究机构,从事火箭发射、爆破、信息对抗、武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施工、制造、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也可就职于机械、软件、电子、汽车、建筑等相关行业民用单位或者到高校从事专业教学活动。

可从事的岗位有:机械工程师、公务员、武器系统技术研发、控制软件开发等等。

二、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能材料)。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弹道学、弹药设计理论与技术、目标毁伤理论与技 术、战斗部装药技术、爆炸技术及应用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弹性力学B(48学时)、爆炸物理学(48学时)、冲击动力学(48学时)、动态测试技 术(48学时)、弹道学(48学时)、终点效应学(48学时)、弹药工程设计(48学时)、工程流体力学 (48学时)、弹药概论(48学时)、应用物理化学(48学时)、炸药与装药(32学时)、工程材料学 (48学时)、爆炸技术及应用(48学时)、相似理论与应用(32学时)、火箭发动机原理(48学时)、 飞行器系统概论(48学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48学时)。

示例二:弹药概论(32学时)、爆炸力学(32学时)、弹道学基础(32学时)、弹丸终点效应(40 学时)、弹药设计理论(40学时)、弹药实验技术(32学时)、弹药制导与控制系统基础(32学时)、 综合课程设计(80学时)。

示例三:弹箭制造工艺学(40学时)、弹箭测试技术(32学时)、弹药概论(48学时)、弹道学 (40学时)、弹药制导与控制原理(32学时)、弹药装药技术(32学时)、弹箭空气动力学(32学 时)、火箭弹设计(32学时)、弹药终点效应(32学时)、弹丸设计理论(32学时)、弹药可靠性设计 (32学时)、弹药优化设计(32学时)、爆炸与冲击动力学(32学时)、高速碰撞动力学(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32学时)、电工电子实习(32学时)、工程实践(32学时)、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实践(24学时)、专业课程设计(32学时)、生产实习(64学时)、毕业设 计(论文)(256学时)。

主要专业实验:弹药/弹箭设计实验、弹道学方验、战斗部威力及毁伤效应实验、弹药灵巧/智 能技术实验、炸药装药性能实验、爆轰波和空气中冲击波实验、爆炸对介质/结构作用过程及效应 实验、爆破器材性能特点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领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工程实践 与技术创新能力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弹 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力学、机械等基 础理论和弹药设计、爆炸技术及应用、目标毁伤等专业知识,能够在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 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科技与工程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力学、机械、材料学等基础理论和弹药设计、爆炸技术及 应用、目标毁伤等专业知识,接受系统设计、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实验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基 本训练,注重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具备系统总体分析与集成、 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工程设计、检测方法与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可根据需要按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领域内的行业分工设置相应专业方向。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 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研究工作所需的数学、力学、机械和材料学等自然科学 知识;

3.掌握弹药设计、目标毁伤、理论及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并随着专业的发 展,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提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产品设 计、生产及技术改造与升级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 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