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导航

职校新闻 > 招生问答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发布时间:2024-12-25 01:41:56来源:中职中专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一、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探测、制导控制及引信科学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兵器工业部门,也可在民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等,由于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自身的某些特点,因而学生就业后一般都到兵器工业部门;由于目前该项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并且研究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都十分巨大,所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良好。而对于一些民用企业来说,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势头也被一致看好,特别是在冶金与深加工领域潜力巨大,因此毕业生到民用企业工作,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开设课程

主干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由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中近程 探测与控制、制导与控制、机电控制与传感检测等。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

(1)探测与控制方向类:微机原理及应用(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电路(48 学时)、电磁波辐射与传播(48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48学时)、中近程探测原理(48学时)、现 代电子技术及应用(40学时)。

(2)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方向类:微机原理及应用(48学时)、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48学 时)、控制元件(40学时)、计算机控制原理(48学时)、现代控制理论(4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 (48学时)、飞行器制导与控制(48学时)、探测原理(48学时)、导航原理(48学时)。

2.示例二: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英](48学时)、复合探测与识别技术(32学时)、探测制导 课程设计(40学时)、探测制导与控制综合实验(40学时)、陀螺与惯性技术(48学时)、无线电探 测系统(48学时)、制导与控制技术(48学时)。

3.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56学时)、模拟电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基础(56学时)、高 频电路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40学 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32学时)、兵器概论(40学时)、中近程探测原理(48学时)、弹道学(32 学时)、制导与控制原理(32学时)、导航原理(32学时)、引信系统分析与设计(48学时)、传感与 测试技术(48学时)、机电系统可靠性技术(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32学时)、电工电子实习(32学时)、工程实践(32学时)、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实践(24学时)、专业课程设计(32学时)、生产实习(64学时)、毕业设 计(论文)(256学时)。

主要专业实验:中近程探测原理实验、传感与测试技术实验、光学工程实验、探测与识别技术 实验、现代电子学应用技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实验、武器动态仿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工程实践 与技术创新能力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探 测制导与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相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 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科技与工程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通讯、控制及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探测、传感、制 导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 本训练,特别强调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 设计与计算、检测与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可根据需要按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内 的行业分工设置相应专业方向。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丰富 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从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电子、通讯、控制、计算机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

3.掌握武器探测、制导与控制原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并随着专业的发展,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提出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产品设 计、生产及技术改造与升级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 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