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空间 | 拒绝“纸上建筑学”,助攻学员狂揽新加坡国立、UCL、谢菲等名校offer!

导航

大学分析 > 出国留学 > 留学资讯 >

MAX空间 | 拒绝“纸上建筑学”,助攻学员狂揽新加坡国立、UCL、谢菲等名校offer!

发布时间:2024-11-01 12:19:03来源:未知

MAX空间 | 拒绝“纸上建筑学”,助攻学员狂揽新加坡国立、UCL、谢菲等名校offer!

本期专访导师:王老师

我希望为所有喜欢建筑、有想法并有前瞻性的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进行追踪,帮他们真正地实现建筑梦想。

王老师

曼彻斯特大学

建筑学院

•辅导专业

建筑专业/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

•履历

王老师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全球文化和经济力量如何影响当代城市。归国后实习于华东建院,拥有扎实设计功底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对批判性思维有深入地理解,了解设计前沿动态,理解力强,善于沟通,善于理解设计需求并且及时输出。现从事于建筑生导师工作,学生遍布亚欧英美澳名校。

•学员录取院校

伦敦大学学院、伦敦艺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罗德岛艺术学院、康奈尔大学等。

从小与建筑结下情愫,

长大后在经历过建筑名校

与设计院的磨砺后,

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建筑功底,

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建筑人!

在从事建筑导师工作后,

凭借强硬的输入与输出能力,

带学员摆脱“纸上建筑学”,

助攻学员拿遍亚欧英美澳名校offer!

ps:

就在刚过去的2022fall申请季中,

王老师教学战绩依旧耀眼!

譬如其学员陈同学便拿下了

录取难度极高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

景观建筑名校offer!

-offer展示-


陈同学部分offer

下面就一起来看下王老师的走心分享!

导师说

王老师 X 小美

建筑更像是一个综合体,不仅限于技术或艺术,而是两者的结合,我为自己的专业自豪!

小美:您是如何走上建筑设计这条路呢?

王老师:

就个人而言,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想象未来的房子并进行绘制了。我觉得大部分学建筑的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很自豪的,首先,架构本身的难度比较大。建筑更像是一个综合体,不仅限于技术或艺术,而是两者的结合。

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这是比较困难的。当我们在城市中放置一座建筑时,我们要考虑城市环境(包括噪音、风向、周围建筑、人群等)、文脉、当地人的接受度、视线、体量、空间感知、交通组织等, 功能布局、艺术性、室内环境声学、光学、用户需求、关爱弱势群体,无数技术问题,我几乎不可能全部写出来。这使得建筑学比许多其他“片面问题”专业知识渊博。

我想拥有的是输入与输出并存的能力,想将我自己在国外掌握的思维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具备。

小美:从建筑设计师转变到国际教育导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王老师:

最大的转变就是,在国际留学浪潮以及目前的建筑现状来说,我不仅仅是想要成为制造房子的人,我想拥有的是输入以及输出并存的能力,想将我自己在国外掌握的思维方式让我的学生也具备。

使整个建筑作品回归现实,重新使用它们的实际价值对于我来说是更加重要的,建筑设计中,只有让后一代的孩子们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对于“纸上建筑学”的迷恋以及对于图像生产的变态追逐,建筑设计本身的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解决。

我希望为所有喜欢建筑、有想法并有前瞻性的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进行追踪,帮他们真正地实现建筑梦想。

小美: 您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王老师:

在接触了一名在澳大利亚读本科打算申请研究生的学生之后,我对整个的建筑留学市场进行了透彻的理解,在国内的教育中,一些学生标榜的是在建筑学中他们为了设计的作品投入了很大一部分金钱,抱着不能白花钱的态度进行后续的内卷,只能唯命是从听从老师的以结果做为导向的理念引导。

这份成就很难真正抵抗住欧美主流文化的压力,发展真正属于中国道路建筑发展的体系,而很多大学采取单一的评价将很多优秀的学生拒之门外,所以我的想法是为所有喜欢建筑、有想法并有前瞻性的学生提供一个思路进行追踪,帮他们真正地实现建筑梦想。

我会去了解当下建筑发展的实况、以及主流文化,也会通过电影、电视剧来了解流行趋势、社会痛点等。

小美:您工作之外会喜欢去干些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灵感库呢?

王老师:

除了了解当下建筑发展的实况之外,还会了解当下主流文化,比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交互设计以及产品工业设计方向的大趋势。也会通过关注公众号,ins上面的一些艺术家来探索当今世界的主题。

不仅如此,也会通过看电影和看电视剧来探索国内国外最新的流行方向以及大家关注的新闻内容,社会痛点……

建筑设计需要对人们实际的行为产生反馈,并运用新的科技与技术使建筑设计着眼于世界的发展。

小美:留学期间,您的学习生活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与感受?

王老师:

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院的校长是一个白胡子像圣诞老公公的老头,在studio b期间,因为当时要开题,所以我选择了澳洲火灾作为我的主题研究方向。探究过后我想成立一个考拉救助的组织以及一个类似于直击火灾痛点的博物馆,帮助人们内心来纪念火灾,科普并且救助考拉。

但是当时我的开题没有通过,就直接找了校长谈话,校长直接问我一个问题,他们看到了博物馆之后,痛心了之后呢?他们会戒烟吗?能直接杜绝火灾的产生吗?这让我对整个的建筑设计的思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意识到,原来建筑设计设计的东西需要对人们实际的行为产生反馈,以及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透过这些运用新的科技与技术使的建筑设计着眼于世界的发展,才是重点。

艺术院校对形而上学的艺术性展现要求更高,而综合类的大学对于学科间不同的整合能力要求更高。

小美:中外学生建筑方面各有哪些方面比较突出,而哪些方面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训练?

王老师: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学生对于整个体系的了解很透彻,在图面的展现上更加的具有优势,并且产出的量会更大,但是整个前期到后期的逻辑思维上会更加弱势。

但是国外学生虽然他们的出图效果并不如国内学生猛烈,但他们从前期的分析就能直击问题要害,通过后期展现的方向是可以准确匹配问题的。

小美:建筑有哪些研究方向? 专业艺术院校和大U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都有哪些不同?

王老师:

目前来说这四个方向是可以概括每个建筑的专业的:建筑设计/建筑遗产与保护/建筑技术/智能建造,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别的空间专业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各个专业都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专业艺术院校的话,他们对形而上学的艺术性展现要求会更高,而综合类的大学对于学科间不同的整合能力会有比较大范围的掌握要求,以及对人文类落地性的要求也会更高。

本科转专业申请研究生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要求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在申请建筑设计最多的转专业学生大多是环境设计以及室内设计这部分学生,但这部分学生是艺术类的学生,而建筑学又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偏向于理性的研究,所以在申请时候需要学生对建筑设计想有一个比较大的基础能力,知道自己设计的方向(在设计什么),对于建筑设计的概论基础需要有一个比较大范围的掌握。

除此之外,土木工程申请建筑的学生也会比较多,他们的优势在于熟练使用cad,而且工科的思维能力比较好,在进行申请时对于专业结构方向的缔造不用过于担心,反而需要落实的是他们对于ps,以及艺术类的前期培养。

学生普遍缺少实验性探究,而且逻辑的贯穿力度不是很强,我会着重从这两点进行引导。

小美:学生们在做作品集时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呢?您是如何引导的呢?

王老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普遍缺少实验性探究,而且逻辑的贯穿力度不是很强,就拿我学生陈同学做的一个削弱贫富差距的一个项目来说,这个项目需要对前期调研的掌控更加明确,比如贫富差距的他们的区别点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他们彼此都需要什么,对彼此的看法是什么等。有了这些才能构建出后续设计对于空间的需求。

陈同学作品集

但是如果只是通过在网上找的数据来说明贫富差距,对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就无法构建,最终陈同学了解到,当地盛产一种植物,而普遍的新区居民都没有种植的技术,所以便从植物下手进行设计。陈同学最后拿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名校offer!

陈同学作品集

小美:对于同样学习该专业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王老师:

建筑是一门概括性很广泛的综合类学科,我们需要概括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建筑进行新的诠释。同时,建筑设计能带给我们的是更加深刻得对于世界观的构成,所以辩证的去看待建筑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版权属于51出国留学(www.51souxue.cn),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