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发布时间:2024-11-01 06:04:22来源:未知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下面介绍一下教学设计方案案例,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教师上课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是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系统规划,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
中学学科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运用。
4、教学内容结构: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折射各个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③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④能够对照光的反射来阐述光的折射,以及能够区别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情境导入的学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并能够比较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从而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比较归纳法。
③通过习题大练兵巩固光的折射知识,并能够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了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②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③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分析
①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一般处于13~14岁这个年龄,此阶段正是叛逆期,具有叛逆性,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导致成绩两极分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可塑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从而此阶段也是思想态度塑成的关键阶段。
②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辨认出某些关于光的现象;处于皮亚杰认知理论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不仅可以运用语言文字还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另外,学生刚刚经过第二章光现象中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对光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为光的折射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光的折射知识有趣丰富、联系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2)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动感型、触觉型、视觉型和听觉型,所以在进行学习时对不同知识的呈现模式会有不同的敏感度。《光的折射》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内容讲解、观看视频、实验操作等,可以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提供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
(3)学习者动机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光的折射》知识会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光的折射现象生活随处可见,而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解释这些想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部动机。另外,这一节属于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可以增强其外部动机。
(4)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八年级学生物理成绩高低各不一样,学习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的信心不相同,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光的折射》的重难点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练习和评估,对某个知识点要求有某百分比的同学掌握即可。同时,教学过程注重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信息素养的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正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所以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探究。另外,八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拓展光的折射知识,并且可以将其运用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来。
四、学习资源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新标准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在认真研读了初中物理课程新课标之后,我们的学习资源设计的理念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
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既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出问题,例如提问光从水射入到空气会有怎样的规律,让学生猜想与假设,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完成探究过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4、注意学科渗透
通过联系其他学科,如资源中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读诗句奥秘,让学生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该资源在辅助教师教学时有利于教师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6、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整个教学资源的设计遵循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步骤,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等能力以及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研究方法。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模式图
教学模式图
教学模式图
我们设计的探究教学模式的结构由理论基础、操作程序及实施条件三大要素组成。
1、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生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转化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学生: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将新、旧知识联系起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③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从而促进构。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角色应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①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以促进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1.2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在有意义学习过程中,主体表现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客体表现为要学习的新知识,知识的获得就是主客体在不断相互作用过程中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奥苏泊尔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略。组织者是指包摄性较广、最清晰、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因为通常呈现在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以帮助确定学习的心向,因此又称为先行组织者。组织者概念,为探究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奥苏伯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他认为,学习模式中既包括发现模式,也包括接受模式,但即使在接受模式中,学生需要将教师组织好的和系统呈现的定论性科学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识结构之中,是一个积极探索转化和研究过程。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形成了探究式教学的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在于运用不同方式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认知发展,探究教学正是从这里出发,提出了由学生自主选题、自己探究、自由创造的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重视创造性学习,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探究教学扎下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2、实施过程
2.1实施策略
2.1.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正确选择适合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内容,完成多媒体资源的制作。此外,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能够调动课堂氛围,使探究的气氛更加浓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探究问题情境。提醒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有关资料。
2.1.2快速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1)充分利用多媒体.
根据运用现代技术媒体教学表达直观、生动、形象等优点,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和思维活动积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
用弯曲的筷子,神秘的硬币、错位的钢笔等实例创设情境,切近学生生活,引入探究课题,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
2.1.3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探究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首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发言权。其次,允许学生对教师、对教材质疑问难,给予学生思考的自由,让学生要愉快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对学生的奇思怪想给予理解和支持。因为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性格的特点,具有好奇心理,酷爱“胡思乱想”。如果教师处理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1.4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实验的作用
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印象更加深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1.5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3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分工与协作。此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2.1.6师生交往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时候,要容忍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面对问题,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点拨处于“愤”、“徘”状态的学生,保证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
2.2实施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 教学成果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l 展播”弯曲的筷子”、”神奇的硬币”、”错位的钢笔”三个视频,引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的问题; l 并指出这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线发生了偏折的原因;使形成概念; l 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后,提出“那么,光的折射会有怎样的规律呢?与发射规律是否相同?”的问题 l 学生观看视频; l 通过老师的讲解,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 l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Flash 课件 学生形成光的折射等概念,引出后面的内容; 探究前准备 l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 l 引导每个小组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猜想与假设 l 学生分组,每2-3 人为一组; l 进行猜想和假设 无 形成猜想和假设; 实验探究 l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l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l 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记录; l 小组交流与合作,总结光的折射的规律; Flash 课件 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及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规律分享 l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组总结的光的折射规律; l 学生交流分享并汇报; 实物投影仪 对光的折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步评估 l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l 对本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评; l 对其他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互评; 量表 学生有一定的反思 规律精析 l 总结评价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l 讲解光的折射规律; l 学生认真听讲 l 修改小组探究出来的规律; Flash 课件 学生形成完善的规律总结; 知识运用 l 展示池水变浅、渔夫叉鱼、海市蜃楼、彩虹形成等生活现象,提问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l 展示语文、地理学科中有关光的折射现象内容,提问学生,注重学科渗透 l 学生观看动画,在课件的指引下思考并回答对应的问题; Flash 课件 学生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注意到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随堂练兵 l 使用课件展示习题; l 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自主完成课件中的习题大练兵; Flash 课件 学生完成习题,对光的折射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巩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
教学成果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l 展播”弯曲的筷子”、”神奇的硬币”、”错位的钢笔”三个视频,引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的问题;
l 并指出这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线发生了偏折的原因;使形成概念;
l 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后,提出“那么,光的折射会有怎样的规律呢?与发射规律是否相同?”的问题
l 学生观看视频;
l 通过老师的讲解,形成光的折射的概念;
l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Flash 课件
学生形成光的折射等概念,引出后面的内容;
探究前准备
l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
l 引导每个小组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猜想与假设
l 学生分组,每2-3 人为一组;
l 进行猜想和假设
无
形成猜想和假设;
实验探究
l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l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l 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记录;
l 小组交流与合作,总结光的折射的规律;
Flash 课件
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及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规律分享
l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组总结的光的折射规律;
l 学生交流分享并汇报;
实物投影仪
对光的折射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步评估
l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l 对本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评;
l 对其他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互评;
量表
学生有一定的反思
规律精析
l 总结评价个小组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l 讲解光的折射规律;
l 学生认真听讲
l 修改小组探究出来的规律;
Flash 课件
学生形成完善的规律总结;
知识运用
l 展示池水变浅、渔夫叉鱼、海市蜃楼、彩虹形成等生活现象,提问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l 展示语文、地理学科中有关光的折射现象内容,提问学生,注重学科渗透
l 学生观看动画,在课件的指引下思考并回答对应的问题;
Flash 课件
学生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注意到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随堂练兵
l 使用课件展示习题;
l 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自主完成课件中的习题大练兵;
Flash 课件
学生完成习题,对光的折射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巩固。
3、实施条件
3.1技术环境
因特网,Flash课件,多媒体课室,多媒体设备
3.2人机关系
3.2.1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中起主导性的作用,给学习者创设情境,提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习者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讲解知识内容等;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讨论规律,小组间对各自总结的规律进行评价等,学生之间是一种协作学习的关系。
3.2.3师生与计算机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创设情境,讲授知识点,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习题演练,运用计算机帮助学习。
六、教学评价
我们设计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小组学习的合作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l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 对教师在情境导入、知识运用等环节提问的问题的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l 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l 基于量规的教学评价 l 学生协作能力评价量规 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l 学习目标达成度: 理解折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知识运用”中的生活常识; l 达标测试: 完成“知识运用模块”中的“习题大练兵”,并且自查,反思。 l 实践作品: 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探究”中的三个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l 教师提问 l 测试 l 实验记录 l 教师评价 l 课件中知识运用部分的反馈功能。 l 课件中的记事本功能帮助记录学生实验结论。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评价工具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l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 对教师在情境导入、知识运用等环节提问的问题的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l 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l 基于量规的教学评价
l 学生协作能力评价量规
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l 学习目标达成度: 理解折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够应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知识运用”中的生活常识;
l 达标测试: 完成“知识运用模块”中的“习题大练兵”,并且自查,反思。
l 实践作品: 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探究”中的三个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
l 教师提问
l 测试
l 实验记录
l 教师评价
l 课件中知识运用部分的反馈功能。
l 课件中的记事本功能帮助记录学生实验结论。
学生协作能力评价量规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优秀(9~10)良好(7~8)一般(5~6)差(0~4)人际交流技能人际交流技能 通过口头的形式明确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口头与其他同学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积极听取小组成员给我提出的意见 能认真听取小组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根据他们的发言找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内容。合作完成 任务技能合作完成任务技能 能及时、认真地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搜集、处理和加工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源经常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9~10)
良好(7~8)
一般(5~6)
差(0~4)
人际交流
技能
人际交流技能 通过口头的形式
明确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口头与其他同学针对某一
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能认真听取小组其他同学的发言,
并根据他们的发言找出对自己学习有、
帮助的内容。
任务技能
合作完成任务技能 能及时、认真地
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