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发布时间:2024-12-21 08:40:10来源:未知
地理科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地理科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位。该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下面介绍一下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体现,课程体系构建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各高校结合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依据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形成规律和科学的内在逻辑顺序,构建体现学科优势或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四年制地理类专业,可参照以下构建原则:
公共基础课程约占25%,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50% (含学科选修课程、创新型课程和师范类专业教育类课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含教育教学实践)不低于15%。
应构建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各高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完成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构建完整的实践、学习、科研训练体系。获得地理类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须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毕业论文(设计)应安排在第四学年,原则上为1个学年。
核心课程体系示例
核心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核心知识领城的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并适当增加本校研究或应用特色内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方法等核心课程,师范类院校还应设置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育学、地理教材教法等核心课程。各高校可结合学科优势、区域特色、实验条件以及学生实际,设置全球变化、冰冻圈科学、未来地球、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环境保护、海洋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艺术、体育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解国家有关主体功能区划、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师范类院校学生应掌握国民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
学科基础知识
具备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研究设计。熟悉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与水资源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师范类院校学生还应具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了解地理学学科发展史,以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思想为指导,掌握现代地理学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方法,学会运用“3S"技术分析,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地理学相关问题。主要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地图学、区域分析方法。
专业知识
以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为专业基础,能有效运用现代地理学技术综合分析处理各地理要素,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讲授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相关知识。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植物地理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经济地理、土壤地理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自然资源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教学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教育教学实习、创新创业训练等。
二、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培养的学生应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定量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遥感、卫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或开发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和开展野外调查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全球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区城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国防建设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以及自身办学定位,对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社会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结合自身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制定具有学校和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特色专门人才的需要。
师范类院校应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理念,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培养现代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等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在各类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综合性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地理学的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地理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各高校应结合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建立动态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三、培养规格
学制、学位、学分和学时
基本学制为4年。学校可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8年,累计修业时间不少于3年且不超过6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总学时不少于2700学时。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品行端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科学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业务方面基本要求
(1)掌握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还应掌握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2)系统地学握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3)紫握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较熟练地掌握遥感、卫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操作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与数据。
(4)具有整理、归纳、综合分析相关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并能够进行定量研究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地理学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6)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及协同攻关的能力和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
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8)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
上述业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体育方面基本要求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坚持体育锻炼,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挑战与挫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报考地理学的三个二级学科,即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报考地理教育方向的地理教学论。
同时,由于地理学学科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以及其广泛的研究领域,该专业毕业生还可根据情况选择报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史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相关学科(专业)。
就业方向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对口工作为科学研究院,其他对口工作学校、新闻出版社、测绘等。可报考的公务员岗位国家林业局、区发改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