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发布时间:2024-10-31 01:39:26来源:未知
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我爱搜学招生网整理了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3篇),一起看看吧。
1.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篇一)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跃然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中所蕴含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2.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篇二)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回眸历史烟云,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目睹现实生活,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如春风拂来崭新生机,蓬勃欲发。今天开完这五四大会后,内心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静。
睫毛拨开云雾,瞳仁洞穿千古,我沉思: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年轻人应该怎样继承五四精神?
时代催促年轻人,应该学习前辈精神,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砥砺前行。1925年秋,毛主席途经橘子洲,留下此番千古仍留的名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不正是我们青年人应当具有的精神姿态吗?五四运动风风火火,“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不也正是这“书生意气”淋漓尽致展现的一幕吗?
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担负起促进国家发展的任务与使命。
然而,一些年轻人却沉迷于“佛系”之中,享受生命的安逸。对此,我认为,应该振奋精神,继往开来,逐梦今朝!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洪亮的声音,如今变得嘶哑,强健的脚步,早已蹒跚难行。9月,他走了,带着全国人民对他的崇敬与感激,安静地走了。如今,提起FAST,又有谁不想到南仁东?他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为我们做出了的榜样。
屠呦呦坚守自我,砥砺前行,终于从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中找到了青蒿素,治疗了疟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勤勤恳恳,善于创新,敢于研究,“海水稻”一经提出,便震惊全球;“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他们被周总理亲切地称为“三钱”。他们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还有许许多多将生命奉献给祖国与社会的人,都值得我们敬佩。
前辈们走过的路上,留下的不仅有汗水,也有精神。身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坚定地回答:,努力拼搏,砥砺前行。
青春中国高奏凯歌而行,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接棒者,必将奋力冲刺,不负父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更不负社会的期望和国家的重托。
《围炉夜话》中曾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同样,多年前,毛泽东先生便立下宏愿,同时也对这未来青年寄予厚望,百舸争流,谁又与之争锋,看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正好,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远梦,立远志,不负风光正好,更不负这大好韶华!
水应深潜,酒应细尝,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3.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篇三)
庄严肃穆的会场,铿锵有力的字句,一下子将时光压缩了一百年,让距离腾挪了几万里。五四,一个属于新中国的词汇,一个属于中国青年的标识,正在一下重似一下地撞击着,那个埋头书桌的我,和我的灵魂。
那声音让我想起的历史,浮雕般一一涌现。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师夷、体用、洋务、实业、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于是,最黑暗处迸出了天光,沉疴累累的老大天朝艰辛地诞下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永远像青年一样的斗士鲁迅,毫不留情地解剖到我们皮肤的底层;“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熟睡中惊起继而创办《新青年》的钱玄同如此呐喊……
五四的意义,我想便是打破了我们的“一直都如此”,是之于愚昧落后的怒吼,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奔走,是青年的胆气和担当。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风浪拍岸中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那个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刚刚毕业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泞的秦玥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
于是也想起了不久前刚开始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贸易战!记得曾有人说,美国如果真要打击中国,不用长枪大炮,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搞定。一百年前的坚船利炮,一百年后的核心技术,此刻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该做何想?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追求权位与高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还小?
亚里士多德曾说,时间碾碎万物,一切都因时间的力量而衰老,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忘。一百年了,先驱已逝,但五四精神呢?胆气与担当呢?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书桌前的我,抬起头,那不远的远方清晰可见,那巨人的言语久久回荡: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以上三篇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由我爱搜学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