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本科生“师承教育”指导教师工作指南

导航

培训新闻 > 职业考试 >

中医专业本科生“师承教育”指导教师工作指南

发布时间:2024-12-31来源:未知

中医专业本科生“师承教育”指导教师工作指南

  中医专业本科生“师承教育”指导教师工作指南

  一、导师的职责

  按照学院“师承教育”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选课、自主学习和学习方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根据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展等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学、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选修课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提高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兴趣。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培养学生文献综述与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3、导师按照《指导教师手册》要求的内容完成各学年的指导内容,并督促所指导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所指导学生因不能完成学业而留、降级等学籍异动者,该学生即与导师解除师徒关系。

  4、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或毕业专题)阶段毕业前的学期,导师应侧重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设计、选题,并指导完成毕业论文。

  5、采取集中辅导、个别谈心等方式指导学生,每学期不少于24-32学时。集体辅导每学期不少于2次。

  6、每学年结束时,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逐一进行考核(导师签署指导意见,学生填写学生个人规划表),并写出一份简要工作小结。材料由导师小组“交师承教育”工作室。

  二、导师组的组织

  1、按所指导学生的系及教研室班级成立导师组,设组长(召集人)一名,副组长兼秘书一名。各导师组每4-6周或组长与导师组认为有必要时,安排一定时间召开导师例会,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和部署工作。例会由组长主持,秘书负责记录。

  2、导师所在学科系及教研室主任为本系(室)导师的当然管理者,全系(室)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保障该学科系(教研室)导师负责指导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要时可进行集体辅导。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学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或科研活动的发展计划,按时填写手册中相应表格。

  3、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导师所在学科教研室或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中要认真、踏实,勤思、多问,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4、自觉遵守所在系、教研室、课题组的有关管理制度与规定。

  5、每学年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议。

  四、对学生不同学年要求

  为保证师承教育工作更好开展,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学生具体情况,请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年学生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学年:

  介绍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协助学生制定第一学年的个人发展计划。

  指导学生背诵《濒湖脉诀》,指导学生《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相关的原著阅读。

  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体验报告。

  核查学生完成学年个人发展计划情况。

  第二学年:

  制定第二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指导学生背诵《药性歌括》、《内经》、《方剂歌诀》;指导《内经》、《方剂学》相关原著阅读。

  指导学生完成暑假体验报告。

  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及科研活动。

  核查学生完成学年个人发展计划情况。

  第三学年:

  制定第三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指导学生背诵《伤寒论》、《温病学》;指导学生《伤寒论》、《温病学》相关原著阅读。

  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教学及科研活动。

  核查学生完成学年个人发展计划情况。

  第四学年:

  制定第四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为学生背诵《金匮要略》及《各家学说》原著阅读提供指导。

  为学生阅读医案提供指导。

  核查学生完成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第五学年:

  1.制定第五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2.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阅读名家医案,撰写读书报告2篇。

  3.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

  4. 核查学生完成学年个人发展计划。

  附:学生参考书目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兰室秘藏》、《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名医类案》、《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医贯》、《本草备要》、《理虚元鉴》、《医林改错》、《类证治裁》、《血证论》、《医方集解》、《医门法律》、《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小儿药证直诀》、《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等。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